一、制定《嘉定区“我嘉·邻里中心”运营模式与内涵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意义是什么?
为进一步有序推进“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建设,以更高标准、更高品质建设“我嘉·邻里中心”,按照“试点和示范并举、硬件和软件并行、城市和乡村同步、线上和线下融合”的工作思路,就“我嘉·邻里中心”的运营模式与内涵建设,制定该实施意见。
二、“我嘉·邻里中心”的运营模式与内涵建设的组织体系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1.建立区级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区长担任主召集人,分管副区长担任第一召集人,相关部门和各街镇共同参与。设立“我嘉·邻里中心”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由区地区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协调推进落实“我嘉·邻里中心”建设的政策制定、规划布局、方案设计、功能设置、建设指导、联审验收、运营管理、绩效评估、资金奖补等工作。联席会议主要任务包括统筹推进“我嘉·邻里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建设标准、运营机制等重要部署和重大决策;会商研判“我嘉·邻里中心”建设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的融合路径,以及规划布局、功能设置等前瞻性的发展思路;定期通报“我嘉·邻里中心”建设的推进情况;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加强对“我嘉·邻里中心”建设和运营的行业指导、资源整合、服务配送等工作。
2.落实街镇责任制。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以更高标准、更高品质推进建设。一是成立街镇领导小组。街镇层面由行政主要领导挂帅,分管社区的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等组成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我嘉·邻里中心”建设的规划布局、方案审定、资源整合、人员安排、资金保障等工作,并不断优化服务设施布局,提升服务效能。二是成立项目推进小组。由街镇分管社区的领导担任组长,社区自治办(科)牵头,街镇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具体负责抓好“我嘉·邻里中心”规划布局、项目实施、功能设置、工程建设的落地;细化分解季度、月度、每周建设任务,明确职能分工,挂图作战;落实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动态跟踪、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定期召开办公会或现场会,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3.组建资源支持团队。强化专业力量支撑和辅助力量支持,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推进机制。一是发挥课题专家组全过程指导作用。邀请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高校学者或具有相关工作经历的技术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根据街镇的实际需要,从“我嘉·邻里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规划布局、功能设置、方案审定、施工建设、评估评审、运营模式、内涵提升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全过程的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二是发挥项目联审组行业化指导作用。由区地区办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成立项目联审组,按照当年度目标任务,审核把关功能设置、标识体系等控制性技术指标。严格对照《嘉定区“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建设导则》的要求,进行过程指导、联合联审,实地验收、资源下沉、服务配送等行业化指导。三是发挥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作用。广泛动员社区共建单位、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为“我嘉·邻里中心”建设赋能增效。依托社区“民星”达人库、街镇服务清单等资源,整合一批项目骨干、公益达人、社区志愿者等,形成“服务队”,共同参与“我嘉·邻里中心”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将居民的感受度和满意度,作为“我嘉·邻里中心”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三、“我嘉·邻里中心”的运营模式与内涵建设的运营机制如何完善?
1.完善运营工作专班。建立“3+X”的运营组织架构,“3”是指1名街镇分管社区的副镇长(副主任)、1名街镇部门负责人、1名专职工作人员,“X”包括第三方机构负责人、群团负责人、“民星”达人、志愿者、村居民骨干等。街镇分管社区的副镇长(副主任)具体负责街镇层面的统筹协调,牵头落实“我嘉·邻里中心”建设和管理任务。街镇部门负责人抓好具体工作落实,组织协调街镇相关职能部门资源整合、力量下沉、问题处置等工作。一是实行专职负责制。专职工作人员全权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营管理,统一联络、指挥、调派各部门下沉人员、中心工作人员、第三方机构驻派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等力量,确保中心有序运转。同时,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参与运营管理,负责日常的物业管理、空间运行、活动组织等工作。二是实行“AB角”工作制。强化首问接待、“全岗通”、“一网通办”等工作机制的落实,加强业务工作的互学互通、互动互享,在应急响应、岗位调整等特殊情况下,及时进行补位,做到工作不缺位,服务不断档。
2.理顺日常管理机制。一是实行联动会商制。通过党建联建、区域共建,依托片区联席会议、条块约请制度、社区议事会、社区日活动等平台和载体,积极整合辖区单位、优质企业、机构组织等单位与个人,联动共谋发展大计、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回应居民共性需求,积极拓展合作共赢的渠道。二是实行项目联审制。抓好新建项目审核,会同课题专家组、相关职能部门,从项目选址、实地勘察、方案确定、评估验收、奖补资金发放等全过程进行把关,审核确认后,方可施工建设、投入运营和资金核拨。三是实行信息报送制。建立区、街镇、中心三级信息报送工作机制,定期传达工作要求,通报建设进度,报送建设情况、活动报道、平台维护、典型经验、特色亮点等工作,确保工作上通下达,衔接顺畅到位。
3.强化工作保障和宣传推广。一是加强人才配备。优先保障专职工作人员的配备,选调有工作经验、统筹协调能力强的专职工作人员下沉中心,负责日常运营管理。要积极动员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志愿者等主体,为中心提供力量支撑和技术支持。有条件的街镇可根据实际需求,委托专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运营管理,要严格把好入口关,明晰权责义务,建立相应激励与退出机制。二是加强资金保障。积极拓展“我嘉·邻里中心”建设和运营的资源、资金来源渠道,坚持下沉一批,有序引导区级职能部门的资源下沉、服务下沉、资金下沉;坚持筹措一批,积极寻求辖区单位的专业力量支持、辖区企业的社会责任贡献、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配送等力量支持;坚持吸引一批,积极鼓励社区达人、居民骨干、社区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加快构建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多方供给的保障机制。三是加强宣传推广。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工作要求,加强服务功能提升、典型工作法提炼、明星服务项目推介,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宣传推广,选树工作典型,着力提升“我嘉·邻里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我嘉·邻里中心”的运营模式与内涵建设如何加强绩效评估?
1.强化过程评估。以硬件建设为基础,聚焦硬件配置、功能设置、运行管理等控制性要素,严格对照验收评估指标,进行实地验收评估,结合总体完成情况、单项建设情况,进行分类评定和综合评定。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聚焦组织架构、工作机制、服务功能、居民满意率等维度,结合日常督查、市民体验和大数据分析,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将实施情况与区委、区政府对街镇绩效考核、区级奖补资金落实挂钩。
2.强化示范引领。以比学赶超为牵引,强化资金撬动引导,资源聚集聚变,高质量建设一批示范引领性强、区域影响力大、群众获得感足的“我嘉·邻里中心”。通过以点带面,释放区级示范样板的标杆作用;通过优中更优,聚焦嘉定新城新一轮规划建设,打造一批与未来城市特质相匹配、与产城融合发展相统一、与市民公共服务需求相呼应的新城示范样板;通过融合融入,精心打造一批凸显嘉定历史文脉、精致精巧宜居、服务便捷高效的“乡村型”示范点。
3.强化绩效评估。以提升管理和服务能级为重点,建立服务项目、办事效率、问题处置、空间运营等方面的过程评价标准,围绕居民的满意度,做好“三个结合”:结合线下服务体验,收集居民满意度的及时性意见反馈;结合线上服务平台,统计分析居民服务需求的满意率;结合居民满意率,量化运营管理达标率,并将结果列入“我嘉·邻里中心”评估验收、街镇对中心工作人员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