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嘉定区建设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行动方案(2023-2025年)
发布日期:2023-04-27

一、嘉定区制定本《行动方案》的背景是什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嘉定提出的“国际汽车城要建设成为全国汽车产业的制高点,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以及“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的讲话精神,打造“产业最前沿、全球制高点”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

二、《行动方案》明确了哪些主要目标?

一是产业规模全球领跑。嘉定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产业相关企业达到500家。二是创新应用全球引领。建成不少于500个路口的智能感知系统及配套基础设施;实现车辆规模超千辆,运营里程超百万公里,服务覆盖超百万人次。三是核心技术国际领先。涌现总部企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企业技术中心超300家。四是数据赋能精准发力。推动30家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智能化升级。

三、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方案》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行动方案》将重点在6个方面发力。在制造方面,推动200家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培育50个区级以上智能工厂;培育200家以上汽车“新四化”规上企业,300家以上亿元汽车企业,10家以上百亿元汽车企业。在研发方面,研发20款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产品,打造10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量产产品,自主研发20款核心汽车芯片,实现20款自动驾驶领域软件量产。在数据方面,推出自动驾驶脱离场景库和事故场景库,构建5个以上融合发展的城市管理数据模型。在交流方面,每年举办5场以上国家级或国际性的高级别会议。在融合方面,每年举办不少于5场智能网联汽车主题活动;推出5个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科普宣传基地。在人才方面,凝聚全球智慧和力量,发挥行业组织智库作用,切实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行动方案》将如何支持企业壮大与转型发展?

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实现300家传统企业向汽车“新四化”转型。培育新兴企业壮大。支持细分市场占有率高、技术特色突出的创新企业发展,新增专精特新企业80家。加强优质企业招商。引进500个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链企业;围绕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和智能座舱的“三智”核心系统,以及环境感知、决策算法、控制执行等核心技术领域,引进10个相关领域头部企业。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项目落地,实现优质项目“三个月拿地、三个月开工”。

五、为提升载体支撑能力,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有哪些考虑和打算?

重点聚焦“三港两园”建设,并明确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智能汽车软件园打造全球智能汽车软件创新中心。每年引进50个优质项目,其中亿元项目10个。产业规模力争达到700亿元。汽车芯谷培育汽车芯片创新型集群。引进20家汽车芯片研发制造企业,完成总投资100亿元,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亿元。创新港加快建设“汽车研发”集聚区。每年引进50家汽车研发企业,产业规模力争达到200亿元。新能港全力打造“汽车智造”引领区。培育一批核心零部件企业研发、总部及制造中心,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亿。氢能港抢占智能绿色新赛道。打造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生态圈,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亿。

六、《行动方案》将在示范引领上实现哪些突破?

一是推进自动驾驶全域全场景示范。推进规模化、全出行链、全域自动驾驶商业运营落地,构建城市级自动驾驶智慧出行生态。二是深化车路协同环境建设。力争建成300公里以上智慧交通示范道路,完善智慧道路“嘉定标准”。三是锻造双智协同“中国样板”。打造“双智试点”嘉定特色、“中国样板”,实现基于车、路、城感知数据的立体全过程监控及分析能力。

七、为实现《行动方案》的各项目标,下一步将如何优化嘉定的产业环境?

主要在创新组织协同发展、创新平台服务能力、产业创新活动等方面推进。一是推动创新组织协同发展。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与新汽车创新联盟、氢能和燃料电池协同创新平台、长三角智能传感器感存算创新联合体等组织开展15场交流与合作。二是提升创新平台服务能力。新建5个仿真测试平台、功能实验室、封闭测试区和开放道路等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共性技术攻关、检测认证、评估鉴定、全测试工具链等试点探索;参与制定30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定和验证工作,加快形成行业共识。三是加快推出产业创新活动。举办百校支持、千企参与、万人参赛的产业生态开发者大会、数据竞赛、技术探讨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品牌行动;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标杆项目开展。

八、推动《行动方案》建设落地见效上有哪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以年度任务分解、季度任务推进、重点任务督办的方式推进相关工作。二是推动产融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加大对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基金,推动企业上市。三是完善标准体系。组织开展产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参与国家、地方和相关团体标准的制定。四是筑牢安全屏障。打造监测系统,建立安全保障体系;推动评估能力和测试场地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策留言板

政策留言板只接受对本页(该条)政策的咨询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