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成果大展示,来看看少年们的脑洞与创意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5年8月16日 23:19:11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这个暑假,你是怎么度过的?今年暑假,嘉定区青少年科创集散地陆续迎来了近600名学生,这群少年利用夏令营的时间,在集散地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科创+文物”的奇妙创意。8月15日,集散地迎来最后一批学生的成果汇报展示,一起去看看→

竖起来的“清明上河图”,

你见过吗?

提起沙盘,人们通常想到的是平面布局的展示。但立体的沙盘你见过吗?《AI守护:失落文明的复原者计划》项目的学生们大开脑洞,将明代江南风貌“竖”了起来,成功呈现在汇报舞台上。

他们巧妙运用超轻粘土,在AI技术的辅助下,精心创作出小桥流水、民居器物等生活场景。为了更全面地展现不同时期的江南文化特色,团队还通过超轻粘土沙盘与配套展板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复原了从良渚文化时期到明代江南文化的变迁。

学生家长赵姣第一次看到女儿的作品十分惊喜:“每天晚上孩子都会和我们分享装置的进度,我们还一起搜了许多江南的背景资料用作参考,不过最后的成品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太有创意了!”

除了成品的路演展示,情景剧更是把学生们的“脑洞”用生动诙谐的方式花样呈现。在《AI导游:博物馆探秘之旅-古今导游的科技与传承》里,意外从西汉穿越到了现代博物馆的汉小博,通过介绍文物的“智能体”和“行空板”装置,让大家了解了许多文物信息和知识;而《AI 农艺:智能疁田沙盘-沙盘里的农耕密码》则通过小科和集教授参观农田科普展览时发生的故事,分别展示了柜田、架田和梯田等形态,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现代科技的传承。

发挥“集散”优势,

为创意插上翅膀

活动现场,记者注意到,除了夏令营的小朋友们,还有一群小老师——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的王晨晨就是其中之一。作为高中生志愿者,她利用自己学过的机械知识,协助孩子们完成一个又一个挑战。

“现在集散地的课程又丰富又好玩!”王晨晨向记者介绍,当时她上的是科创与摄影相结合的课程,时隔三年回到科创集散地,她参与了《AI 探秘:农智大冒险》课程,指导学弟学妹的同时,自己也掌握了许多AI相关的新知识。

嘉定青少年科创集散地2025夏令营项目负责人胡林表示,孩子们在课程中的表现远超预期:“在紧凑的课程节奏下,学生们不仅运用了我们预设的AI技术,还主动大胆尝试了VR、3D打印、互联网设计等多种科技手段来完成项目。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最终成果都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这正是‘科创育人’理念的有效实践。”

记者了解到,集散地的科创课程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实现小初高课程的贯通,针对同龄段的学生,提供由浅到深、从兴趣启蒙到面对真实问题深度探究的系列课程。冬夏令营活动与日常的科创课程相比更为升阶,充分发挥“集”的优势,集中优秀教师资源,采用项目化学习手段,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时间和空间。目前,集散地冬夏令营已开展31期,辐射2万多人次。

未来,嘉定青少年科创集散地将持续推动校内外科创教育一体化发展,联动嘉定博物馆等区内乃至全市的丰富资源,为青少年科创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作者: 撰稿黄湘钰、摄影岑国艳(实习生)
编辑:王晨尧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