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研究会成立

日期:2018年12月1日 17:57: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留下散文名篇《项脊轩志》的明朝著名文学家归有光,曾在嘉定安亭生活过二十余年。11月30日,以“传承·奋进”为主题的嘉定区震川中学建校190周年暨嘉定区归有光学术研讨会在震川中学举行。活动由区政协文史工作委员会、安亭镇人民政府、嘉定区教育学会、嘉定区归有光研究会主办,嘉定区震川中学承办。100多名来自上海、昆山的专家学者、震川中学校友以及归有光后裔等参加活动。区政协主席刘海涛、副主席陈技、王漪出席活动。

53b1841b0ddf4f41b9cae35b6fe1cab3.jpg

266aff649d4d46f0a6f371b6ec4d4534.png

刘海涛在讲话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开展归有光研究的重大意义。研究归有光,是丰富嘉定文学史的重要举措,也是传承嘉定历史文化的有效举措;要明确归有光研究的重点和任务,开展研究性的研究和普及性的研究;要落实推动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和现代文化发展工作,高度重视和充分做好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存、传承和弘扬工作,将其作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资源和平台,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国梦。

e25975aceb5d4c078c0f96e421c53826.jpg

会上,归有光研究会成立并举行第一届理事会会议。今后,研究会将组织开展归有光生平、家世、著作、教育、学术思想等方面研究,举办有关归有光研究的学术研讨会、讲座、展览、比赛等,编纂与出版有关归有光研究的著作或作品,定期出版会刊《震川》;同时,将开展有关归有光研究的其他交流、合作与传播等。

476年前,著名文学家归有光(字震川)从昆山携家移居水乡小镇安亭,开始了长达20多年著述讲学的生活,“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 ,声震安亭江。清道光年间,为了传承归有光的精神,在安亭菩提寺东建成震川书院,收嘉定、新阳(今太仓市)、昆山、青浦四地的学子,成为江南一所著名的书院,即今震川中学前身。归有光来嘉定讲学,以及震川书院的建成,都对“教化嘉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今,归有光研究会的成立,既是嘉定建县800周年、震川中学建校190周年的重要活动,也是传承嘉定教化、弘扬传统文化、长三角教育文化联动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活动上,昆山市归有光研究会(筹)代表向震川中学赠送《归有光全集》;西上海集团向学校捐资10万元;相关专家、与会者就各自研究的领域进行了交流发言;该校师生还表演了舞台剧《震川先生》及配乐朗诵《项脊轩志》,展现归有光的文华、品格和精神。

来源:《嘉定报》记者 刘静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