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国际合作,是嘉定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战略引擎。今天(11月26日),2025嘉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高端医疗产业集群创新合作论坛在上海械谷举办,向全世界发出合作共赢的诚挚邀约。
嘉定区委书记肖文高,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副主任孙华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局长级干部谢文澜,嘉定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陆祖芳等出席活动并推杆启动嘉定区医疗器械国际合作。

肖文高在致辞中表示,生物医药是关系国计民生、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嘉定重点打造的三个千亿级产业之一。在市委、市政府关心重视和产业界鼎力支持下,经过坚持不懈的深耕细作,嘉定的生物医药产业羽翼渐丰、加速壮大,功能定位更清晰、创新成果更丰硕、集群效应更凸显。嘉定区将聚力推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医工结合,与瑞金医院开展更深层次合作,推动“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加速;强化要素赋能,在融资并购、人才引进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强助力;优化产业生态,加大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引育力度,加快打造高密度集群、培育高浓度生态、实现高强度产出。
作为此次大会的重要环节之一,嘉定区医疗器械国际合作正式启航,标志着嘉定区将引入全球顶尖的技术与人才,推动区域创新产品与服务走向世界舞台,这也是嘉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关键一步。其中,政府部门作为产业的主导推动者和平台搭建者,将全力构建最优生态、提供最强保障;医疗机构作为临床创新的源头,将提供宝贵的需求与验证平台;龙头领军企业则将发挥其强大的产业带动与全球化布局能力。通过政、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将共同推动嘉定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
宏伟的蓝图,需要清晰的路径来承载。大会发布《嘉定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建设方案》。该方案立足上海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三区联动”发展大局,明确嘉定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标志着嘉定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集聚发展从此有了系统的“施工图”和精准的“航向标”,为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描绘了清晰蓝图。
根据方案,目标到2027年,将嘉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在创新维度上,新增首次获批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超100件,在海外市场获批医疗器械产品超30件;新增2-3家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专业孵化器等高质量创新平台。在企业维度上,培育“双梯队”:既要培育1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头部企业、2-3家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也要涌现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独特工艺的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在产业维度上,要实现“双突破”:到2027年,高端医疗器械制造业产值达250亿元,产业规模达500亿元。
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平台赋能产业发展

产业的升级,离不开科技研发的坚实支撑;创新的生态,有赖于高端要素的持续汇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胰腺疾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5家高水平科研机构揭牌入驻上海械谷,为械谷发展提供更多的“硬核支撑”。
“瑞金—迈瑞前沿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同步入驻械谷,标志着临床资源与产业力量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更多前沿技术在械谷孕育、转化,也将为嘉定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发布硬核科技成果
揭晓医疗创新场景

5项源自嘉定、代表国内顶尖水平的“医工交叉”硬核科技成果发布。包括江桥镇的璞跃医疗软镜机器人项目、马陆镇的术锐科技可弯超声刀项目、嘉定工业区的联影光子计数能谱CT、安亭镇的杏脉科技云胶片及影像处理软件项目、南翔镇的奕检智能测序仪项目,这些成果是“医”与“工”两大智慧体系碰撞出的璀璨火花,成功打通了从实验室到手术台、从学术论文到市场产品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上海(南翔)国际精准医学创新中心、稳健医疗健康协同创新平台、上海医药现代药械创新平台、昕诺创新医疗器械验证及临床操作技能培训一站式服务平台、联影医信通全球领先的医疗产业互联网平台5个具有代表性的协同创新场景也正式揭晓,覆盖从前沿技术研发、临床前验证、智慧医疗应用,到供应链优化、创新生态孵化的全链条,是嘉定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的坚实成果。
在下午举行的中国高端医疗产业集群创新合作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田斌、美敦力全球副总裁邓坚、联影医信通副总裁郭建军、瑛泰医疗投资总监方王魏等通过主旨报告和圆桌论坛的方式,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对嘉定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真知灼见。

作者: 俞超
编辑: 沈天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