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了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嘉定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以及《关于上海市嘉定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各代表团(组)进行了认真审议。在此之前,区六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就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编制情况开展了调研,并提出了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计划和预算审查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组)的审查意见,对计划草案和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计划和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2021年是我区“十四五”发展开局起步的关键阶段,区人民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区六届人大八次会议关于2021年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市发展大局,保持战略定力,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努力以稳增长的硬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韧性不断增强。新兴要素集聚,重点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产学研用融合,园区与研发平台建设推进,科创活力加速释放;强调规划引领,强化项目带动,嘉定新城新一轮建设加速推进;积极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发展格局加速开启;“三张网”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城市治理现代化和管理精细化水平加速提升;城市运营管理能力有效增强,公共服务功能不断优化,民生保障加速升级。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平稳,成绩来之不易。
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传统支撑动力减弱,新兴动能支撑带动作用需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发展水平仍不均衡,乡村振兴的推进需进一步提升嘉定特色;社会治理和精细化管理还存在一定短板,“老小旧远”等民生难题解决需持续用力,城市软实力需进一步提升。
计划和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区人民政府提出的2022年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深入贯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把培育新动能、提升城市能级、加强社会治理和强化民生保障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提出的计划目标和措施符合本区实际。为此建议,本次大会批准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嘉定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以及《关于上海市嘉定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区政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一届市委十二次全会和区第七次党代会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人民生活充裕”的现代化新型城市,高质量完成本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此,计划和预算审查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着力发挥产业优势和经济动能新水平。要以“稳”为主基调,做强做实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培育引导,聚焦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头部企业辐射带动和重大项目蓄能提质。要注重补链强链,提高政策供给有效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速补齐重点产业链。要加大创新驱动效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建立良好的科创生态。要紧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长三角区域协同机遇,拓宽对外合作领域,吸纳人才资源,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新格局。消费和内需仍有较大空间,要和供给相结合,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二是着力争取城乡建设和社会治理新突破。要紧抓“五个新城”建设战略契机,以更长远的眼光谋划新城建设布局,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提升综合节点功能。要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巩固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效能。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创新乡村治理体系,突出嘉定特色。要全力推进“三张网”建设向纵深精细化方向发展,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继续在拓展功能、优化体系上做文章,保证城市精细化治理常态长效。要加快韧性城市建设,探索创新城市更新机制和模式,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三是着力开创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和城市软实力建设新局面。要坚守城市安全底线,持之以恒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扎好应急管理防护网,提升安全监管效能。要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和满足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改善“老小旧远”中的突出难题,全力提升更高质量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能级。要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更加注重向农村地区倾斜,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推动可持续发展。要大力践行嘉定城市精神,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示范区创建成果,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持续推动文化领域数字化建设,注重软硬实力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嘉定城市品牌塑造和现代化新型城市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