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嘉定区教育系统“砺新计划”启动工作视频会议,嘉教【2018】17号文已全文印发,今天我将从五个方面对“砺新计划”进行解读。
一、为什么取名“砺新计划”
2018年是嘉定教育的关键年,是嘉定教育综合改革实施的中间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经过三年的改革实践,嘉定区成功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国首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在“教育公平、教育投入、资源供给、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这一年我们迎来了上海中考改革方案和高考深化改革方案的出台,如何抓住改革的契机,顺应发展,弯道超车?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对前三年工作进行深入总结与回顾,更要清醒地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势,尤其要对标嘉定发展目标、教育综改目标,攻坚克难、持续进步。
砺:取砥砺奋进的意思,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经历磨炼,奋发前进;
新:取勇于创新的意思,在综改5大版块30个重点项目基础上,不断对标、不断完善,推陈出新。
二、“砺新计划”的目标和宗旨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民生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让孩子受教育并且得到良好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
按照“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作为推动新发展、新状态担当新使命”发展要求,嘉定教育要主动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聚焦重点领域,推出区教育综合改革“砺新计划”,各级各类学校和直属单位围绕重点提出“改进计划”,通过两个层面项目实践和研究,破解深层次瓶颈问题,促进机制深度变革,创造并释放制度创新红利,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确保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
三、“砺新计划”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在大调研大走访中,发现有的部门或校长对综改项目认识不到位、参与不积极、成效不显著,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短板和薄弱。所以,通过砺新计划,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综改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砺新计划”是教育综改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前启后的工作重点,对其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发展方位需要充分认识。
2、改进设计需要进一步超前,“砺新计划”的十个项目,是在2016、2017年的基础上提出的,项目内容涉及面广量大,但我们每年坚持走一步,才能久久为功。同时,各部门、各单位高度统一,不能各扫门前雪;项目设计需要高点起步、奋力为之,也要兼顾传承与创新。
3、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接国家和上海市的政策文件,把教育综改摆在突出位置,确立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大工程的机制改革,成为提升区域教育发展品质、内涵品质和服务品质的强大动力。
四、“砺新计划”三大方面10个项目的关键点是什么
公平优质教育是个全口径的概念,不仅针对基础教育,更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要求。嘉定要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就需要更高水平的顶层设计,目前我们正在逐步建立“嘉定教育科学决策服务系统”,利用信息化优势,提升决策的时效性与科学性。精准识别不同乡镇乃至学校的问题,从宏观角度进行教育资源调控,促进教育公平。基于这样的逻辑,“砺新计划”10个项目,表面看是各自独立,但实际上紧密相连,互为支撑。
第一个关键,就是强化政府主体责任,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教育资源布局生态化发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内涵式发展”两个项目:一要增强政府职能部门合力,加快学校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科学合理的资源布局。比如“十三五”规划中的学校建设66所要全部开工建设、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到2019年完成等。二要提升重大项目能级,发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整体发展,引进和培育优质教育项目,打造教育资源集群或集聚区,增强优质教育项目辐射力。三要促进民办教育的协调发展、错位发展,满足社会和家长的多元需求。中考改革中的招生制度改革、小学招生的公民办同步招生,对民办学校都是挑战,必须提早应对。
第二个关键,就是强化学校内涵发展,凸显特色化、多元化办学。
“中高考改革与绿色指标策略化研究、科创“擎”课程群区域化实践、协同育人一体化建设、学前教育保教体系优质化提升、成职教融合式发展”五个项目,侧重于不同部门、不同学段、不同学校都要聚焦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自我改进。
一要创新攻坚提高质量。即围绕中高考改革的导向,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不断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构建多样化、多层面、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课程智慧重构和质量提升。其中,初中加强工程、慧雅阅读、科创课程、信息技术整合等,都是重要的助力项目。教育学院责无旁贷,同时,劳技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浏河营地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要协同育人提升核心素养。即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融合德育、科技、体育、美育等领域的新要求,构建区本、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内容,过去比较多的是百花齐放,未来则要体现区域顶层设计下的精彩纷呈,各职能部门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学校自主选择。
三要一以贯之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即无论幼儿园还是职业教育,都要抓住当下教育发展形势,对标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从本学段教育特点出发,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从2018年开始,市教委提出完善早教指导服务体系,这是摆在面前急待解决的难题。
第三个关键,就是强化教育机制创新,创新教育治理体系。
“干部和教师队伍梯队化发展、一依据两限定多元化绩效评估、学校发展保障科学化管理”三个项目:一要建立人才管理、培育的新机制。这里的人才是指校长和优秀教师。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要有更多的好学校,就必须培养更多的好校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要动真格了;教师的引进、轮岗和激励机制要真落地了;学区、集团内教师的“一盘棋”的聘用改革,要真施行。
二要建立学校发展评价的新机制。一年一度的学校评价,既是一种导向,也是对学校年度工作实施情况的“探照灯”。如果把过去每年的考核指标修订看作为“照射功率”的微调(从30W到40W,一直到100W),那么今年指标的重组就是“灯泡种类”的大变化(从节能灯到LED灯),尤其会加强综改项目的考核权重,完善社会参与监督评议教育工作机制,凸显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要建立学校发展监督和保障的新机制。学校发展,人、财、物的保障必不可少,而经费支持和规范管理是关键环节。提高经费使用的效能至关重要,调整经费投入结构是为了“把钱给好”,从造房子向提升内涵转变;建立审计制度是为了“用好钱”,从规范向科学转变;实施维修项目库是为了“想好做”,从眼前向长远转变。
五、如何保障“砺新计划”的有效实施
第一,建立党政齐抓共管、逐级分项落实工作机制
一方面,由教育局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科室联合组建项目组,根据项目内容和要求,制定细化目标与推进举措,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促进不同类型学校加快转型;另一方面,各基层单位要解放思想,瞄准发展方向,研究制定改进计划,务必做到“一校一计划”,校园长要带领学校找到适应教育综合改革的发展路径,发挥变革领导力,主动回应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诉求。
第二,健全改进实施、督查考核、总结辐射的工作链条
一方面,鼓励学校充分发挥项目实施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因地制宜开展改革实验,对标研判改进、及时提炼总结。牵头部门及时跟踪督促项目进展,整合督导力量,创新督导方式,强化项目落实,确保“砺新计划”真正落地。另一方面,部门及学校要边改进边总结,将成功做法转化为区域制度和政策,积极宣传改革成就,营造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良性环境。
第三,推动分年度持续改进目标、预期成果落地生根
一方面,各部门分年度联合推进,根据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工作任务。2018年为全面启动期,2019年为优化提升期,2020年为总结辐射期。每年年初,区教育局各相关部门提出年度工作任务,完善管理制度、细化实施方案;各校制定“改进计划”并分月落实,开展项目实施效能评估和年度考核,总结经验并分层推广。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理顺各类教育事、责、权,全面释放改革发展动能,提升基层单位双创能力,创品牌、创成果,形成上下齐心、各方协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关于嘉定教育综合改革“砺新计划”实施意见的解读
终审: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