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奥密克戎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让整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只有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基层工作者、物资保障人员、志愿者……依旧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我们,也没静默,党员、团员、教师、保育师、营养员……就地转做志愿者,服从社区安排,尽己所能,为我们所爱的城市贡献绵薄之力。
自从3月12日居家以来,全园共有40人参与志愿者工作,志愿服务人次达216次。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3月6日晚,嘉定区教育系统组件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先锋队,党支部书记金海艳率先在党员中发倡议,启动志愿者报名工作,为志愿服务储备力量,全体党员积极响应,全部报名。首次集体到希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初春的天气,却汗流浃背,初次尝到了做志愿者的辛苦。之后,大家主动到社区报到,积极投入社区服务,留下了一个个温暖故事。
党支部书记金海艳首次到社区报到后,社区一直没有联系她,她就不停地去联系报到,“求”做志愿者。她说:“做志愿者,不分书记和普通党员。”
党员王娇娇,她是志愿者队伍里的“神笔”,她会给志愿者的小蓝服上设计符合个人特点的图案,方便彼此辨认,成了志愿者工作中的靓丽风景线。
党员臧惠琴,发挥自己协调沟通能力上的优势,主动融入社区,积极与社区干部商定防控方案,现场协调工作站位等,提高抗疫工作质量和效率。
党员郁英兰,20多天的日子里,核酸检测秩序员、社区接线员、药品代购员、送饭司机、流调工作人员、物资配送……她尝尽了各种志愿者岗位的滋味。有时,电话流调到半夜,一清早还要为负责楼道的居民分发物资。她说:“比起社区工作人员,我们的这些都不算什么。”
党员吴静文,作为小区道口值守,面对复杂的人员,她刚柔并济,用温柔的言语,执行严格的要求,守好小区道口这扇门。
党员嵇军,她主动请缨成了小区楼道长,组建微信群,通过微信群解决大家的困惑,了解大家的需求,安抚大家情绪,成为居民和居委沟通的桥梁。
党员宋细妹,成了村里静默期巡逻员,从早上7点到晚上5点,她没有一丝懈怠,每日步数近2万步。她耐心劝导、诙谐调侃、严厉批评……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让他们乖乖回家,做到足不出户。
党员吴彗星,3月8日以来,经历了两次封控的她,为不能为社区出力而着急,当天籁自助党员群成立的时候,她第一时间报名,参与封控小区自主管理,成了小区自主管理建设中的核心成员,为居委干部分担了很多工作。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在疫情面前,我们冲锋在前,携手共进。
一名教师,一份责任
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更要胸怀天下,眼中有光。在党组织的号召下,教职员工们同样积极投入抗疫第一线,书写着自己的抗疫故事。
林诗赟老师,宝宝才一岁多,她抛开顾虑,投入社区志愿服务,还动员老公一起参与,成为社区里的“最美小夫妻”。
施静老师,考虑其心脏做过手术,大家都劝她慎重考虑做志愿者的事情,可她主动要求安排任务给她,在核酸检测点连续奋战3天,没有叫过累。
邢海虹老师,与同是教育系统的老公投身社区工作,自疫情以来,老公几乎扎根在社区帮忙出谋划策,而她极力配合,爬楼送物资、核酸登记……两人用默契成就了一段教育伉俪的志愿佳话。
保育师李蓓,是居委书记口中的好帮手,是社工妹妹依赖的小姐姐,更是社区老人眼里的暖心人。
保育师钱蓉蓉,是小区志愿骨干,带着自己得3名同事,几乎扎根在社区,有求必应。
保育师王晶,所在小区里的独居老人多,抗原自测不会做,她化身“大白”,上门服务,动作娴熟得犹如专业医生。
厨师陆夏明,每一次小区志愿群里有需求,他都第一个响应,成了小区里的老朋友。
……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
每一位莱茵人都明白: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守护家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愿疫情散去,你我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