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来为师生谋幸福?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下“行为规范教育”如何实现师生双向奔赴?
11月25日,“助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积极行为”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下“行为规范教育专场”展示研讨活动在清水路小学举行。围绕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下的行为规范教育,“聚焦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行规教育指导力,提升行规教育品质”展开研讨。嘉定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许敏杰、上海市德育发展中心叶文婷、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丁馨出席活动。
许敏杰指出:近年来,嘉定区品质教育赢得新发展,这其中幸福课程的实践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区域学校初步形成了人人都是幸福指导者、人人都是幸福引路人的幸福生态圈。自2017年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实施以来,通过体系化课程建设,体现出一体化育人的显著优势,特别是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提升区域内中小幼学生整体素养和生命质量,为嘉定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交上了富有嘉定特色的“幸福答卷”。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突出“深”字,提高行规教育重视程度;突出“广”字,拓宽行规教育实施路径;突出“特”字,强化行规教育品牌建设。
叶文婷认为清水路小学的成果展示用“真”“擅”“美”三把金钥匙解开了“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来为师生谋幸福?”的问题。“真”是真实的真,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符合育人规律,真正成为学生幸福的力量;“擅”是擅长的擅,擅于的擅,擅于为师生提升胜任力,实现自主发展,让学生能自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教师产生内生长力,师生擅于谋幸福,具备谋幸福的能力;“美”是和谐,是心中有爱。清水路小学校幸福课程本化实施下的行为规范教育举措让师生与他人、社会、自然相和谐。让教师在与学生相处、家校互动中,爱上自己的岗位,爱上教师职业,爱上他所生活的学校。
嘉定区清水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唐月华和他的团队通过一个主报告,两节行规指导课和一个情景剧,生动呈现了清水路小学作为幸福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领衔校,在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下行为规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清水路小学厘清了嘉定区“学生幸福课程”和行为规范教育、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评估指标和区幸福课程师资队伍教师建设的两个关系,抓住行为规范教育中教师垂范的牛鼻子,从不断提升教师对行为规范教育的表率力和指导力入手,打造专业培训“新套餐”,开辟小课题研究“新赛道”,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提升教师对行为规范教育的指导力,提升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品质。
今年嘉定区各中小学在创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嘉定区行为规范示范校进程中,基于学生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有效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品牌。为了为各校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区域展示、辐射引领的平台,不断提升各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的品质。研讨活动中,丁馨面向全区中小学发布了行为规范教育品牌特色征集令。后续幸福课程微信公众号与幸福课程互动体验平台将陆续推送各中小学行规教育的品牌特色。
区教育局德育科,教育学院德研室负责人、行为规范教育和幸福课程相关德研员,德育联盟中科外冈徐行学区、安亭学区的分管领导现场参加活动,各中小学德育分管领导、德育干部、各校幸福课程骨干师资团队成员通过直播在线观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