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传承嘉定文脉 我讲校史故事”馆校合作暨嘉定百年老校教育展启动仪式在震川中学举行,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姜复生,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区县工作处处长黄文雷,上海通志馆馆长吴一峻,嘉定区档案局局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周万春,嘉定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田晓余,嘉定区教育局局长管文洁,嘉定区教育学院院长许晓芳等出席活动,上海通志馆、嘉定区档案局、嘉定区安亭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人民网、中国教育报等7家媒体,嘉定区21所百年老校校长、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本次活动。活动由嘉定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许敏杰主持。
百年振兴——一次馆校跨界合作,助推嘉定教育高质量发展。启动仪式上,姜复生以清代学者阎若璩:“隆庆之后,天下文章萃于嘉定,得有光之真传也。” 之评价,展望了嘉定教育界与档案方志界携手赓续“教化之城”文脉的美好前景。他表示,这项活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的成果,也为推动上海地方史志资源创造性转化、促进新时代上海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契机。嘉定“崇文重教”的精神文脉赓续不断,意蕴深厚,在新时代继承创新的理念与方法更富有创造力。他认为,嘉定区重视校史发掘、整理与研究工作,并与“大思政课”教育实践创新结合,开展了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课程项目与校园活动,为地方史志文化资源的进一步转化与推广提供了良好借鉴,也为方志机构与教育部门携手建立馆校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奠定了优质基础。希望大家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以史为鉴”重要论述,坚持修志为用,做好修志成果宣传推广,利用各种契机、方式、渠道推动地方志“飞入寻常百姓家”。
田晓余在致辞中表示,嘉定素有教化美誉,孔庙、法华塔等古代遗存,已成为“教化嘉定”的文化地标。八百年文脉滋养教育,至近现代走向新的高峰。嘉定不仅有优秀的教育家群体,还有一个由21所百年老校组成的教育集群,这种体量和文化辐射能量,使“传承教化之风,镕铸品质教育”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底气。近年来,嘉定教育致力于百年校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传承、创新、赋能中寻找立德树人之策、提升育人品质之法。尤其是重视挖掘百年老校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百年老校校史转化为大思政育人的鲜活教材,让嘉定学子在文化浸润中汲取精神养料、传承红色基因。如今,嘉定作为上海五个新城之一,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先后引进了一批优质教育资源,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以打造“百年老校”的要求努力建设好每一所学校,促进百年老校和优质学校双向聚力、双轮驱动,惠及更多的嘉定学子。希望在“教化嘉定”的土壤之上诞生出一批教育家、大先生,打造出更多家长认可、学生向往的“家门口的好学校”,为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更加强劲、更加有活力的生命能量。
百年树人——一份馆校合作的承诺,开启共育时代新人之旅。活动现场,上海通志馆馆长吴一峻先生与嘉定区教育局局长管文洁女士进行了“传承嘉定文脉 我讲校史故事”馆校合作签约仪式。通过开展“百年老校校史物件、故事征集活动”“百年老校校史故事宣传活动”“中小学生通志馆职业体验活动”等活动,充分利用上海通志馆馆藏丰富的嘉定历史、文化、教育相关方志地情文献资源,引导鼓励教师、学生、校友等观察、访谈、考证、探索百年老校创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事、物等,双方将于2024年1-3月携手开设嘉定教育主题展览。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区县工作处处长黄文雷、嘉定档案局局长周万春、嘉定教育学院院长许晓芳、嘉定百年老校校长代表许伟共同启动“传承嘉定文脉 我讲校史故事”馆校合作暨嘉定百年老校教育展系列活动。通过“馆校合作”探索上海地方志与基础教育机构携手发展、共同促进的新机制、新模式、新举措。
百年大计——一脉嘉定教育的传承,激励百年老校续写辉煌。从方泰小学一封充满回忆、乡愁和期许的海外来信徐徐拉开序幕,重温了陈乃钧先生在国家危难之际创办学校,教育兴国,以及其后人熊云高姐弟的求学成才之路。百年老校清河路幼儿园师生回瞩过往、唱响今朝、憧憬未来,分享着作为一名清幼人的自豪与骄傲!嘉定一中戏剧社同学的原创话剧《赵锡成,立志在嘉定》再现了校友赵锡成的立志之路,让与会者深刻感受到嘉定一中近百年历史的深厚底蕴和无数优秀校友的立志报国情怀。震川中学师生讲述了《震川先生》面对世俗忠贞不屈,面对不公坚守理想的故事,让与会者看到了“大先生”的样子。正是这种传承,延续着教化嘉定的文脉,激励所有嘉定教育人续写属于百年老校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