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以“启明思接百载 幸福赋能成长”为主题的嘉定区学生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系列研讨暨嘉定百年老校教育展活动在城中路小学举行。嘉定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许敏杰,普陀区教育学院德研室主任王萍,教育局德育科、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嘉定区小学和疁城新城学区各校德育分管领导、区重点课题《依托区本幸福课程,提升区域中小幼德育一体化成效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嘉定区第六期正职后备、第28期教育管理研习班“擦亮百年老校名片”影子项目组成员,以及学校幸福课程骨干师资团队成员出席活动。
许敏杰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他认为学校以点带面,通过特色领航,将“幸福课程”的理念融入到深厚的校本文化中,与红色校本德育课程相融合,跨学科“幸福共生”,五育融合,提升教师育德能力的同时也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将全员育人真正落到了实处。同时,许敏杰也对下阶段的工作提出希望,为学校下一步的工作指明方向。
王萍为本次活动做点评,她认为第一,幸福是一种能够习得的能力,学生幸福的能力在于通过多重感官与现实世界充分接触从而建立联系,通往幸福的真正通道则是建立起与真实世界、现实生活的关联。第二,想要使学生获得幸福,从德育角度来说,必须通过融合的视角重新进行审视和变革,把它放在课程的视角和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并且通过跨学科的问题解决方式,价值引导过程也能自然地形成,学生也能获得自我成就感与价值感,增强幸福成长的力量。第三,通往幸福道路的教师发展策略包括自发的系统性思考;专业发展的内生自觉、自知与自省;鲜明的实践反思与自我优化。
嘉定区教育局德育科科长梁晓峰、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丁馨、城中路小学校长沈莉莉共同为晨晓小剧社揭幕。沈莉莉从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和成果方面作主题报告。报告中指出,学校以校史教育为抓手,开发晨晓课程,涵养家国情怀,在课程的开发实施中探索跨学科教研,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和教学视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提升教师对幸福课程实施的领导力,不断加强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圆桌会议中,学校德育研究部主任顾思瑶以及教师代表们开展了一次跨学科教研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详实的案例,全面探讨了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中如何提升教师的领导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城小学子则将校史探秘中探访到的优秀校友沈金生的故事用心演绎,搬上了屏幕。
与会领导和教师们一起参观学校校史馆,听百年故事,感受嘉定百年老校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学校骨干班主任陈宽老师的课堂展示《校园探秘》,带领全场一起探寻了城中路小学的百年校史之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