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本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要求,贯彻落实新课标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融合”的理念,展示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样态,交流区校推进经验,推动区域内教师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24年5月16日,以 “数字赋能 助推教学变革”为主题的上海市中小学校教学数字化转型展示活动(嘉定专场)及整体实验样板校学科中心组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上海市嘉定区黄渡中学举行。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祝郁、副处长赵佳然、四级调研员龚柳,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部部长潘丽芳、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张新宇,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娟、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冰清等出席推进会。市教师教育学院(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市项目组主要成员,区教育学院各试点学科研训员,区中小学校长或教学分管校长、教师代表等现场参加会议。
祝郁充分肯定嘉定区在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逐步形成鲜明的区本特征,推进工作扎实有效;黄渡中学的样板校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反映了“市-区-校”联动机制的有效运作,希望嘉定区充分用好学科中心组这个发展平台,通过攻关初中学段的教学数字化转型,继续加强初中教学数字化转型推进,增加强校工程样板校建设成效的显示度,同时强调各试验区、试验校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其价值意义,聚焦于教学方式变革与教学样态创新,致力于减负增效,切实让数字化赋能学生素养发展。
李娟从推进情况、初步成果、未来展望等三方面,介绍了嘉定区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关键任务,以数字技术赋能育人方式变革,通过“三个助手”的应用与实践,充分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合力提供服务支持,打造教学新样态。
张新宇博士对学科中心组建设的项目概况、主要进展、后续安排等工作进行介绍。
市教研室现在初步建立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学科中心组,中心组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依托教学数字化转型,推动各学科中心组教师常态应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打造有关“三个助手”应用的示范案例;编制各学科教学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明确价值定位,研发应用标准,提出策略建议,建构支持工具,形成提升质量的教学路径;加强团队建设,建构多方协同的推进机制,形成有效运作方式,构建提升质量的研究路径。中心组教师日常使用三个助手开展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实践,逐步明确常态应用的典型特征与主要表现。每位学员教师在专家指导下,每学期形成一份教学案例,反映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的一体化应用。
黄渡中学以“数字赋能,渡人‘自渡’”为主题汇报了学校数字化整体转型的具体工作。本学期学校形成了“继续以市英语数字资源常态应用中心组为龙头辐射,校名师工作坊主持人先行,工作坊成员紧紧跟上,从而引领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黄渡中学展示了两节精彩的“三个助手”应用实践课。徐杨东老师展示的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第6单元的写作课Writing: Holiday postcards,徐杨东老师在本节写作教学中,利用教学助手中“拖拽”的互动功能,帮助学生巩固明信片的格式,运用“思维风暴”,激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并且通过弹幕的呈现,使全班可以共享。借助内容框架,根据情境,使学生了解格式、内容、语言风格等明信片的主要特征,并完成旅游明信片的撰写,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柯丽娟老师展示的是一节《运动视角下的平行四边形》复习课,柯老师借助三个助手,依托数学学科工具,设计教学活动,利用现代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实际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实现生生互评,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区教育局分管科长、教育学院项目负责同志、教学数字化转型试验校校长和项目负责人、初中英语教研员、初中英语试验教师等线上观摩了本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