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普陀、嘉定“大思政”联合教研推进会在嘉定区武宁路实验小学举行。市教委基教处处长祝郁,普陀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胡俊,嘉定区教育局局长管文洁,华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许瑞芳,普陀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平,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六师分会会长张晓宇,市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教研员王达,普陀区教育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郭海瑛等领导出席。
祝郁充分肯定合作办学的显著成效、在大思政建设中取得的鲜活经验。她指出,跨区合作办学模式在全市是一次创新。两校通过办学理念互通、优质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共建、品牌特色共创、课程教学共研等一系列扎实举措,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她希望,两校能继续处理好“公转”与“自转”的关系,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继续深化“大思政”联合教研模式,为全市的思政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有益经验和借鉴。
2024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两校将学校附近的金沙江路作为研究起点,途经大渡河路、泸定路、长征中学、真新党群服务中心,直至云南昆明金沙江畔的皎平渡,串联起《沿着金沙江路重走长征路》行走的党课。胡俊、管文洁和学校党政班子共同发布行走的党课。
嘉定区武宁路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夏伟彬感谢领导、思政课专家和教师们的莅临指导,他总结回顾了学校开办四年来,在“让每一个师生充满活力地奔向未来”的办学理念指引下,高起点办学、高质量运作、高品位追求,办好新学校的实践探索和取得的主要成效。嘉定区武宁路实验小学校长孙纳新以“融通·贯通·联通,党建引领学校大思政一体化建设”为主题,从“多元融通,构建思政育人新体系;纵横贯通,提升思政课堂高质量;立体联通,善用社会资源活教材”三方面,介绍了党建领航,以系统思维开展大思政一体化建设,激发思政育人活力的典型经验,取得的成效。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那便是红军北上过雪山的壮丽史诗。嘉定区武宁路实验小学的学生们以歌舞、朗诵的艺术形式,生动地演绎这段不朽的传奇,尽情抒发着对红军战士的崇敬之情。两校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为契机,联动探索“传承长征精神 讲好红色故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研究。嘉定区武宁路实验小学周智慧老师执教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红军不怕远征难》,以“问题化教学”抽丝剥茧了解长征这一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普陀区武宁路小学胡紫薇老师执教二年级语文阅读拓展《朱德的扁担》,通过“读、标、圈”等学习任务,带领学生学习朱德的感人故事,体会他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舍己为人、平易近人的精神品质。
许瑞芳表示,两节课堂教学让我们看到长征精神在课堂中的绽放,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她认为,学校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提出的“融通·贯通·联通”体现今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构建了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新样态。张平对两年两校两区富有特色的大思政活动的开展表示肯定。一系列活动回归到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育人目标上,回应了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她希望学校将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作为思政教育的理念,从思想的方法到方法的思想,更好地融通、贯通、联通,使之成为一种校本的思想、经验,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两校思政核心团队将进一步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更加有效地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为培养学生成长为眼里有光、脚下有力、心中有信仰的强国一代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加活动的还有两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真新街道教育办主任,以及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六师分会、嘉定区教育局德育科、普陀区教育系统党组织副书记实务培训带教团队、宝山区问题化学习成员校、两区小学思政学科团队等领导和教师代表近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