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和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主办的主题为“构建‘教·研·训’融合的区域微生态——学前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暨嘉定区第八届品质教育学术节学前专场”活动在嘉定区实验幼儿园举行。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长徐士强,嘉定区教育局局长管文洁,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原副所长、研究员黄娟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生兰,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丁馨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学前研究室副主任潘琼主持。
徐士强充分肯定了嘉定品质教育对全市乃至长三角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他指出,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而“供需链”教师培训模式体现出教研训融合、区域联动、协同共生等基本特征,为“教研训一体化”老话题赋予了新时代意义,为落实“幼儿发展优先”理念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师培训模式和实践样本,将对提升区域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他表示,基于“教·研·训”融合的区域微生态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希望该成果在未来能持续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
管文洁对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为嘉定区学前教育成果搭建推广平台表示感谢。她高度评价了嘉定区学前教育科研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肯定了“供需链”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她指出,区域要打破团队、场域的限制,推动教师教育多元主体的系统联动,促进教研、科研、培训的同频共振。最后,她表示,嘉定将打造教研训一体化“责任链”,优化教研训一体化“功能链”,织就嘉定教育“特色链”,建强嘉定教育“活力链”,通过“四链”整体提升区域学前教育质量。
在专家点评环节,李生兰教授表示,“供需链”教师培训模式经历了行动研究的过程,解决了教师实践中的真问题,见证了幼儿与教师的共同成长。她认为,成果体现出前沿性、法治性、理论性、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时效性、可行性、成熟性九个特征。她希望成果研究团队未来要不断完善“供需链”教师培训模式,继续进行迭代更新并运用到托班教师的培训中,发挥成果更大的推广和辐射作用。黄娟娟以“活动设计丰富”“内容安排合理”“展示形式多样”为关键词点评了此次推广活动。她表示,成果从高位理论到具体实施、从顶层设计到鲜活个案、从宏观到微观的介绍,让教师们对“供需链”教师培训模式的迭代更新和教研训一体化的区域实践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成果具有明显的实践问题导向性、行动研究过程性和成果推广成效性特征,为教师的内生性发展与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抓手。
成果负责人嘉定区学前教育科研员以《“供需链”引领,教研训一体化的顶层设计》为题,从问题缘起、模式构建与实施、主要经验与实施效果四方面介绍了成果的主要内容。嘉定区实验幼儿园作题为《“供需链”驱动,教研训一体化的中观探索》的案例分享,从中观层面分享了“供需链”教师培训模式在幼儿园的应用经验。嘉定区黄渡莱茵幼儿园作题为《“供需链”助力,教研训一体化的微观实践》的案例分享,以特殊儿童的干预与发展为例,详细阐述“供需链”助力特殊幼儿成长的微观实践和实施效果。在实践探索的微论坛环节,嘉定区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处、科研处、学前教研室、朱桥幼儿园、新徐幼儿园和嘉秀幼儿园共话“供需链”下的教研训一体化发展之路。他们在思维碰撞中,对“供需链”模式产生新的思考,指出教研训未来融合努力的基本方向。
与会领导、专家及教师们通过参观校园,和教师进行互动,和幼儿进行交流,现场感受了“供需链”教师培训模式引领下的教研训一体化实践带给教师与幼儿的成长蜕变。
参加活动的还有嘉定区教育学院相关部门主任、教研员、科研员、师训员,上海市各区学前教育科研员、部分园长,以及嘉定区相关幼儿园园长、嘉定区各幼儿园科研负责人等共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