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历经一个多月的沉淀与思考,嘉定区第八届品质教育学术节闭幕式在嘉一中闻韶厅举行。出席闭幕式的有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桑标,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徐士强,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书记、院长徐海龙,太仓市教育局副局长戴明,嘉定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田晓余、副书记许敏杰,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巍清、李娟,嘉定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许晓芳,嘉定区教育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唐燕等。闭幕式由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丁馨主持。
桑标在讲话中肯定了嘉定区以“品质教育”为依托,通过教科研的助力,促进全区教育教学水平整体跃升与协同共进。他指出,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们需要理念革新,深入探索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形式探新,根据教育的整体性、复杂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构建促进教育科研协同性的体系;技术创新,积极拥抱新时代,推动教育科研现代化的方式变革,为嘉定教育在科研引领、激发、创新方面的持续优化提供前瞻性与建设性的思路。
田晓余在致辞中指出,学术节在科研引领,激发教育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指向教育实践并向教育实践敞开,将教育的“知性范畴”和“经验范畴”转化为“实践范畴”;教育科研时刻关注真实问题,体现教育“在地性”,推动教师的教学成果向学术化、理论化方向发展;教育科研逐渐向数智化时代靠近,对接新理念新技术,思辨地吸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不断拓宽教育科研的广度和深度。
李娟发布《2025——2027年度嘉定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指南内容包含课程教学研究、学生学习、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治理研究和面向未来教育样态研究五个板块。课题指南于“十四五”攻坚和“十五五”谋划交汇之际发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体现前瞻性思考,提供方向性引领,激发创新智慧。许晓芳对本届学术节进行了总结回顾。本届学术节以成果博览会的形式进行,在三大模块的引领下共举办了39 场专场学术活动,线上线下累计3万多人次参与活动;学术节立足教育场域中的真问题,从专家的智慧启航到基层的自主喷涌,从优质成果的成果荟萃到智慧共享实践的星火燎原,从理念先行的研究赋能到具体实践的理实相生,成功实现了以学促用、以用促思、以思促建、以建促融的教育愿景。
在颁奖环节,许敏杰为第十三届长三角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奖教师张俊颁奖;王巍清为2024年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入选案例教师代表、第四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全国案例征集与评选获奖教师代表以及2024 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走向融合”征文评选活动获奖教师代表颁奖;许晓芳为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基地颁奖;唐燕为嘉定区教研领导力提升行动研究项目种子校、嘉定区高中学科基地学校授牌,为上海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颁奖;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冰清为2024年嘉定区教师培训区级共享课程开发者代表、“践行教育家精神,做于漪式好老师”系列评选活动获奖教师代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八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奖获奖教师代表颁奖。
闭幕式围绕“科研激发教师高素质专业化成长”“科研撬动课堂变革多元创新”“科研引领育人方式智慧转型”三大模块,以“获奖表彰+经验分享”的形式,分享本届学术节的阶段性成果。嘉定二中教师林诗培作主题为“教·研同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探索与突破”的经验分享。她从职初撰写论文的经历谈起,基于日常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进而收获专业素养的提升与育人价值的实现,充分证明了“教”“研”同行的重要性,发挥了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经验辐射效应。江桥学区初中领衔校校长王建梅带领团队做主题为“让素养发展真实可见——江桥学区‘学为中心’励学生态系统的协同建构”的经验分享。江桥学区针对生源特点与发展需求,形成学区研训教共同体,协同各校调动课程、课堂、教研、学习方式等改革关键要素,构建起促进学生素养真实发展的绿色教育生态。德富路小学校长张彩萍团队做了主题为“项目化学习:撬动育人方式变革的新力量”的经验分享。从 “预见” 到 “遇见”再到 “预建”,学校将项目化学习与新课标的理念精准对接,提炼出项目化学习的校本培育策略,引领学生重塑思维方式,带动学校变革育人方式。
在“让教育科研帮助我们远航”学术论坛环节,苏忱担任主持,徐士强、徐海龙、戴明、丁馨和陈勇分别从“教育科研的上海经验” “教育科研的太仓行动”“教育科研的温州样态”“教育科研的嘉定探索”“教育科研的学校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思想碰撞,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和经验。同时,嘉宾们在如何用教育科研来引领教育公平、如何搭建更大的成果交流和推广平台、如何做好群众性教育科研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嘉定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党政正职,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教育学院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员工,以及全区中小学校科研室主任、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