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全班主任队伍建设机制,不断完善班主任培养体系,提升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同生共培”成效,10月10日,“聚智共研 慧启成长”嘉定区校级班主任工作坊建设展示研讨(中学场)暨第三轮校级班主任工作坊建设启动仪式在上海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举行。嘉定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许敏杰、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原副会长陈镇虎、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丁馨等领导及专家出席本次活动。
许敏杰在讲话中指出,上大附属嘉定高中展示的“三阶工作坊”以“纵向传承、横向共生”的校本教研模式,既直面新手班主任的本领恐慌,也有效破解成熟班主任瓶颈期的职业倦怠。他希望下阶段要进一步扎实推进班主任工作坊建设:一是把工作坊建设成为班主任专业提升的助推器。聚焦“真情境”“真问题”共研,推动班主任从经验育人逐渐走向智慧育人;二是把工作坊建成德育理念落地的转换器,培育班主任将德育理念转化为育人实践;三是把工作坊作为区域德育生态的连接网。区校联动,校校携手,智慧共融、共享资源;四是把工作坊营造成班主任职业幸福的加油站,引领班主任拥有享受与学生共成长的幸福力。
自2021年起嘉定区启动了校级班主任工作坊星级认定制度,鼓励学校通过班主任成长共同体的建设推动校本研修高质量发展。活动中,许敏杰和丁馨共同按下了嘉定区第三轮校级班主任工作坊建设启动键,开启新一轮校级班主任工作坊建设。
陈镇虎充分肯定了校级班主任工作坊建设在区域班主任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创新突破。他赞誉学校“三阶工作坊”建设立意高远、格局宏大且具有可操作性,“三阶工作坊”主持人和组员们呈现的主题班会课、成长论坛以及微教研情景剧,能聚焦当前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真问题,体现了学校班主任队伍整体较高的专业性,也体现了区域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新样态。同时,他建议在推进班主任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将建设重心下移,夯实校本研修基础,防止建设过程中出现资源内卷、任务虚化以及动力衰减等现象,真正为一线班主任注入专业成长的“营养剂”。
上海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书记、校长孟琰玲作《筑“成长”聚能坊,做“追光”班主任》主旨发言。她系统介绍了学校“三阶工作坊”的实践探索经验,展示了学校“萤火”“星芒”“春晖”三阶班主任工作坊成立的背景、目标,以及运行机制。学校首创的“垂直导师制”与“水平项目组”构建成“纵向传承、横向共生”的模式,既守住了班主任培养的“底线”,又拉高了专业发展的“上限”,为校级班主任工作坊建设提供了有效的范例。学校新手班主任金山的主题班会《普通人的爱国公式》,一改以往“讲历史、喊口号”的传统模式,借由电影《南京照相馆》中普通人成长为民族英雄的经历,帮助学生关注行为改变背后的内驱力。在虚实对照中,引领学生关注当下现实与网络世界中的潜在危机,书写属于当代学子自己的“爱国公式”,把“爱国”从宏大叙事落到了学生的日常。微论坛《以主题班会锻造建班育人“真功夫”》聚焦“上好班会课”这个话题,分享了在垂直导师的引领下“三阶”工作坊以资源库建设为抓手,在资源库的三次迭代更新中,促进每一位班主任反观自我、勇敢突破、锤炼风格,在共研中实现了新手班主任的快速成长、成长型班主任的能力跃迁和骨干型班主任的传承创生。当“85后”独生父母遇上被隔代宠的“05”后子女,如何破局亲子关系?学校“萤火”“星芒”“春晖”三阶班主任工作坊的成员代表以微教研《影育幸福:亲子困境破冰记》向我们呈现了学校通过水平项目驱动,导师带领青年班主任聚焦高中生家庭教育指导的痛点,探索形成“亲子沙龙—角色互换—双向反思—跟踪评估—优化方式”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全过程,既破解了班主任处理亲子关系的困扰,更书写出智慧共策的育人答案,为班主任专业成长与家庭教育优化绘就“幸福”图景。
嘉定区各高中、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分管领导、德育主任、校级班主任工作坊主持人,嘉定区各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坊全体成员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