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上海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科学教育实施情况专题调研在嘉定区普通小学举行。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姜帅、主任科员周冬,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政策与舆情研究中心主任李金钊、助理研究员王湖滨,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娟等出席会议。
姜帅对嘉定区课后服务科学教育呈现的常态化、高质量推进态势给予高度评价。她指出,当前工作顶层设计系统完备、各校落实扎实高效,并在三个维度构建起一体化推进格局:课程体系兼顾普及与进阶,实现梯度化发展;家校社协同联动,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探究能力培养模式不断突破,形成特色化发展路径。她强调,未来要进一步扩大资源的整合与辐射的范围,特别是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拓宽课后服务中科学教育的覆盖广度,促进区域科学教育均衡发展;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融合,打通国家、地方、校本三类课程脉络,推动内容体系深度整合,让课程改革落地见效;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校内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引入校外科学家、大学教授等专业力量,为科学教育持续注入新动能。
周冬充分肯定各校在课后服务科学教育领域取得的成效,希望嘉定区在总结前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成熟做法、贡献区域智慧。她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持续深化“双减”落实,通过加大科学教育推进力度,做好“减法”中的“加法”;二是强化整合实施效能,统筹推进教学改革,内容上深度融合“双新”改革、项目化学习、STEM教育等以丰富育人载体,资源与时间上聚焦课时安排、部门协作、年级衔接与学段贯通等以凝聚工作合力;三是依托科创集散地、学区集团化办学等区域特色,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的科学育人功能。
李娟代表嘉定区作“校内外协同创新 构建全域科学教育生态”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嘉定区在科研资源储备与课程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并通过“主体+领域”双重多元布局,为科学教育在课后服务中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作推进中,区域内通过优化校内科学实践空间、打造校外开放式科学大课堂、强化科学教师专业赋能等举措,推动各类资源深度融合。展望未来,报告提出两方面思考,一是深化科学教育和课后服务融合的系统化设计;二是强化科学教育环境和课后服务的互促。
调研项目组围绕课后服务课程与学校既有课程的衔接、第三方机构的引入与管理、与各类教育改革项目的融合等问题,同与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嘉定区普通小学、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等7所学校的代表结合本校实践分享了具体举措与经验;与会人员共同考察了嘉定区普通小学课后服务科学教育类社团的活动开展情况。
区教育局基教科、区教育学院教研室以及7所学校的代表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