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一场主题为“脑与阅读”的学术讲座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五实验学校举行,学校全体教师与来自华亭学校和朱桥学校的教师代表们一同参加讲座学习,同时还有20多所学校500多位教师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参与活动。本次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嘉定基础教育集团和上海中文在线联合主办,由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五实验学校承办。
讲座活动邀请的主讲嘉宾为《脑与阅读》一书的译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周加仙研究员,周老师同时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是我国首先提出教育神经科学的学科概念、也是最早在国际上提出教育神经科学学科概念的学者之一,已经在该领域做了20多年系统的研究。
在“脑与阅读”的主题讲座上,周老师提到教育的本质是神经元的再利用。包括语言、思维、文化在内的高阶认知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教育,尤其需要有阅读的能力。人天生具有习得语言的能力,能够在自然的环境中掌握语言,形成与人沟通的能力,而阅读能力的形成则需要经过后天的教育。良好的阅读教育能够使人拥有跨越时空、获得他人智慧的技能。周老师还从教育神经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简单阅读观,即阅读理解能力由“语音符号的解码能力”与“语言(口语)理解能力”的结合而得以构建。与这一观点对应,并通过对10万份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成果分析表明,必须教会学生掌握的五种阅读基本技能应该是:语音意识、拼读流畅性与词汇与理解。
周老师还表示基于大脑功能特征基础上来设计和实施阅读教学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有策略的阅读教育可以帮助改善和提升阅读障碍者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达到流利阅读的水平,这些教学策略包括:“Sound-symbol assiociations(音-形关联)”“Phoneme analysis and blending(音素分析与混合)”“Timed reading(定时阅读)”“Oral reading of stories(口头阅读故事)”“Dictation of words with phonetically spelling-sound patters(听写读音规则的单词)”等。
参与讲座的大部分教师已在暑期阅读了《脑与阅读》一书,现场也与周老师就如何基于神经科学的证据来提升阅读教学进行了精彩互动,本次讲座也是一次形式新颖的“教师阅读—伙伴共读—专家导读”活动。
活动最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五实验学校校长陈勇总结认为,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是“人脑的雕刻师”,神圣的教育事业也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9月16日恰逢“脑健康日”,阅读帮助塑造大脑,阅读也让健康的大脑更丰盈。活动结束后不少教师还意犹未尽,留在会场与主讲嘉宾继续请教探讨,参加活动的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本次讲座也是上海市教育学会“基于认知发展规律的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培育与提升实践研究”课题的系列活动,据悉,课题组还将举办多次类似的系列活动,以帮助提升教师对课题理论知识的认识以及对相关实践经验的了解。该课题聚合了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医学等领域的专业力量,旨在客观地面对儿童阅读基本能力发展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这一现象,探索构建科学的、具有个性化指导的阅读能力持续发展与培育体系。课题也将探索实践通过调研评估分析、教学实践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研究学生阅读基本能力的发展状况,分析学生阅读的困难和优势,形成跟进策略,如分级阅读、个性化阅读指导等,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题已从基础研究进入应用实践研究阶段,目前已有一师附小、上海市实验小学、七宝实验小学、浦东新世界实验小学、福山外国语小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五实验学校、上南实验小学、园南小学、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中华路第三小学、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宝山区宝虹小学、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等二十多所学校参与到课题的应用实践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