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动《学生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凸显学校课程实施特色,强化幸福课程队伍建设,激发班主任工作热情,提升班主任管理艺术,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基于学校“耕读”办学理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开展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暨第一届班主任节活动。
10月20日下午,华亭学校举行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暨第一届班主任节活动启动仪式。区教育学院德研员陆春晔老师面向全体班主任开展了《让每一位家长都成为教育的伙伴人》的家庭教育指导专题培训,陆老师就《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谈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
讲座中,陆老师就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分析了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的人物形象,提出:“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中饱受各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的话,对这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陆老师提出家庭教育不是如何指导自己的孩子,而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素养,教在家长“行”,育在家长的“心”。
陆老师将中小学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对比,从而强调了这阶段的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也为老师们今后的实践支了支招,比如:和班主任喝下午茶、家长社团、家长茶叙,都是在传统的指导方式上进行创新,提升指导能力。
各位班主任听完讲座后,都受益匪浅,纷纷发表心得感悟: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诞生落实了家长“养而不教”,教师“教而不当”的责任。如何科学地指导,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展现家庭教育指导者的智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中小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应该由“指导”转向“合作”,促进家校合作,从而实现双赢。
——周茜倩
孩子的教育不仅仅在学校,在老师,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陆老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出小学阶段、青春期阶段孩子的家庭教育的指导重点,针对家长的“养而不教”或问题家庭给了老师们十分实用的经验。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包容、感恩,引导家长学会平衡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为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实现共赢。
——谌琦
如果学校教育是路,那么家庭教育就是桥,我们需要的不是路归路、桥归桥,而是路连着桥,桥连着路,也只有路桥相连,山水相依,家校协同教育才能畅通无阻。
——费汤君
家庭教育指导向家校合作观念的转变,需要我们将传统与当下相结合有创意地、因时因势,根据校情、班情开展针对性的家校合作。
——石慧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主体责任,同时强调学校应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从这个角度说,家长和教师是教育的合作伙伴,教师与家长建立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尊重家长,调动家长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建立家长联系制度,保证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确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配合;建立家校共育平台,通过家校共育平台实现互动交流、即时交流。
——黄丽
陆老师的讲座从《家庭促进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开始,明确了两个家庭教育的关键点:养儿不教是犯法的,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接着,又通过列举一些影视等资料明确了什么是家庭教育。之后,又从中小学家庭教育的指导重点,以及它们的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展开了讨论。整个培训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为班主任的实践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非常很喜欢这样的培训。
——李沙莉
如果说教育是一本书,那么它需要家长与学校一起来研读;如果说教育是一条河,它需要家长与学校同舟共济。唯有家校携手、勠力同心,一起在践行耕读“行”教育的道路上并肩同行,才能更好的助力学生的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