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标要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研组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中学于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8个教学周,召开了以“学习·研思·成长”为主题的教研组长会议和各教研组会议,会议由教导主任曹燕主持,教学副校长陈肖前、教研组长及各学科任课老师与会。
在教研组长会议上,教学副校长陈肖前辩证地分析公开课和常态课的关系。公开课是需要经过教研组教师精心打磨,融入跨学科双师教学,展现先进教学理念的展示课。如果形容公开课是“饕餮大餐”,那么常态课就是实实在在的“家常菜”,是每一位学生最根本的能量来源。
同时,陈副校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往教研活动中的问题所在,以“炖萝卜”的生动例子向大家阐明“教研的目的是为了上好每一节家常课”。她从研究样本、参研人员、教学设计、研究路径和课堂评价标准五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解析说明。
研究样本:常规教研活动研究的应该是常态的家常课,而不是经过反复打磨的精品课。如何去解决常态课上呈现的学习困难,才是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和研究的。
参研人员:优化教研人员结构,有助于教师打破同层次经验的思维局限。专家名师往往能做出“当头棒喝”的诊断,进而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建议。
教研设计:参与听课教师在上课前,应主动学习相关理论,参与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在上课后,应主动参与议课,提炼教研成果,撰写教学反思,建构教学模型,改造思维定势。
研究路径:做好常态课的研究,需要教研组共同行动起来——团队观课、深度议课、二次重构、专家引领、深度反思,打造高效的常态课堂。
课堂评价标准: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课堂评价可以从学习方式、价值追求、学习情境和教师教学等角度出发。
在各教研组活动上,各学科老师们运用SWOT,针对绿色质量测试的指标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应当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是教学的生命线,通过教研组的合力研究,共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这一周的主题教研,老师们明确了学习和改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研组活动中将继续积极研究课例、反思教学、实现共同成长。我们坚信,来自五湖四海的云中人,定会携手同行,为每个孩子的追梦之旅助力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