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迎园中学组织六年级学生前往嘉北郊野公园开展“劳动最我最棒”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队员们参加了一系列的秋收劳动,培养了劳动观念,提升了劳动精神,感悟了劳动所带来的幸福。活动也促进了同伴间的交流,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活动中队员们重视团队合作,增强集体意识,劳动过程中也树立起环保、文明、责任等意识,养成讲礼仪、守纪律的好习惯,真可谓收获满满。
●认识劳动,树立自信
队员们经过二十多分钟车程,就抵达了嘉北郊野公园。蓝天白云、绿树草坪、花海稻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秋天的气息。队员们先在大草地上整齐排列,在教练的指挥引领下开展热身运动,为自己加油,对他人鼓劲。同时认识秋收劳动的概念和内容,为接下来的体验活动做好充分准备。整个过程既提升了队员们的自信,也增强了队员间的友情。
●体验劳动,庆祝丰收
队员们穿上围兜,戴上草帽和手套,俨然一位小小农民的模样。在认真聆听割稻注意事项和要领之后,队员们纷纷拿起镰刀,依次有序走入田间,弯腰收割那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随后兴奋地高举着,一路小跑着来到拌桶旁,用力摔打着手中成捆的稻穗,颗颗金黄的稻谷就滚落下来,空气中瞬时充满了丰收的香味,一片欢声笑语荡漾在空旷的场地。劳动让队员们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更让队员们感受到农民伯伯们丰收时的艰辛与喜悦,这是一种有别于校园内课堂里的别样体验。
●创意劳动,感悟幸福
紧接着,队员们领取米袋,装满新鲜大米作为今天犒劳自己的伴手礼。再捡起稻穗杆,用自己的巧手和创意编织出各种漂亮的造型,有的队员心灵手巧,用稻穗制作出了手链和各种工艺品。队员们在制作伴手礼的过程中彼此交流、互相合作,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理念在队员们心中扎根。
没有劳动的生活是不完整的生活,没有劳动的成长过程是不完整的过程。队员们充分体验了秋季大丰收中的收割、脱谷、制作伴手礼等劳动过程,从而感受到劳动的艰辛,收获劳动的喜悦,养成劳动的好习惯,珍惜美好生活。
学生感想:
本来同学们都是轻轻松松,玩闹似的进田,可出来时眉头紧锁着只拿了一把稻穗,毕竟田里的路崎岖不平,很容易绊倒,割稻时一个不小心稻穗就散落一地,有的还把手也割破了,吓出一身冷汗。第二次尝试虽然娴熟不少,刷刷两下就是一把稻穗被收割,可是腰酸腿疼也是难免,但是手里抱着的稻穗似乎成了我们最美丽的装饰。
接下来就是“打稻”,手抓着一把稻穗甩在大盆上进行敲打,直到把谷粒全打下来为止。一开始大家乒乒乓乓的挺有趣,可很快就使不上劲,稻穗也总是抽打到脸庞,热辣辣地疼。
顶着一头凌乱的头发,我们回到队伍时每个人竟都得到了一小袋新米,散发着比风中稻谷还醇浓的清香,大家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踏上回家的路途。
我折了一支稻穗带回家插在窗前,风吹过窗户,它又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收获的故事。每颗谷粒都拥有它的故事,经历了风吹日晒和农民的辛苦付出,被汗水灌溉的它们,浑身上下都像是金子做的。 ——邵彦菲
我们今天要尝试的是在稻田里亲手收割稻谷!一开始,我非常兴奋,潇洒地戴上草帽,像老师那样弯腰、挥起镰刀,零零落落的稻穗便有序地落在我手中。但割了几株以后,已经感觉有些许疲累。我望着这金黄无垠的海洋,看着手中稀少的稻穗,本不该属于秋日的骄阳这时也貌似有点过于火热了,它透过草帽火辣辣地炙烤着我的脸,我不禁有些感慨:我想到了农民伯伯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下地耕作,不只是收获,还要在一年四季中播种、施肥、除草……! 每天都可能经历风吹日晒雨打,还要担心气候一变差,收成都可能减少大半,但他们仍然坚持着日复一日地劳作。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我们今天充足的粮食和幸福的生活。农民伯伯们惊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惊叹不已!
今后我们要坚持杜绝浪费食物的行为,我们应该要以光盘为荣,以浪费为耻。,要知道,为了解决温饱,袁隆平院士耗费大半生研究杂交水稻,还有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日复一日地辛苦耕作……只为那一碗白米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诚不我欺也!
——张淏鑫
这次活动让我品味了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丰硕的果实,劳动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虽然劳动时大汗淋漓,疲惫不堪,但当我们获得劳动的果实时,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我们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学习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学习农民伯伯吃苦耐劳的精神,就能达到成功的彼岸。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让我们全心全意地收获生活的每一天,在耕耘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与收获的期待。 ——范奕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