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教科研联动策略,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推进区级课题《基于语境理论的小学生英语文本理解能力培养研究》的有效推进,12月6日下午,嘉定区教育学院主办的区小学英语五年级教学科研联合研讨活动在德富路小学举行。嘉定区教育学院小学教研室主任周雅芳,科研室主任助理蒯义峰、科研员马骥、何彦雨,小学英语教研员颜黎华莅临指导;新城教育集团、南苑学区和迎园、疁城教育集团的各校科研室主任、五年级英语教师代表、德富路小学“慧师堂”科研共同体成员出席了本次活动。全区五年级英语教师和“德富同行者”见习基地的老师们通过线上的方式共同参与学习。
●校长精彩致辞 展德研力量之源
嘉定区德富路小学校长张彩萍对出席活动的所有嘉宾表示真挚的欢迎。她认为,要让教科研成为直抵教师心灵的专业陪伴,给每一颗心灵温暖与力量;要聚焦核心素养的“新质量时代”,抓实科研新行动,寻找教师成长的基因(DNA)。学校在区重点课题《“全人教育”视域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的行动研究》引领下,通过建构学习共同体、科研共同体、学科共同体等“立体交互型”的培养方式,打造“德富同行者”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增强了以区级重点课题为龙头引领,以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为着力点的“德研”力量。
●科研主题交流 明幸福德研之路
德富路小学袁小花老师做《创新突破 砥砺前行 走教科研的幸福之路》的主题交流。她介绍了如何让一线教师走上科研幸福之路的德小经验,即从“无”到“有”,问题先行 ;从“薄”到“厚”,行动跟进 ;从“软”到“实”,发展保障。她认为,校本研修就是教师教学的“研究”方式。英语教研组正是立足校本研修,注重教科研融合,汇聚了每个教师教学中生成的实践智慧,才使老师们在共享中获得教学经验,收获成功的喜悦。此外,她还感谢学校能注重构建科研共同体,优化教师教科研一体发展,促进教科研深度融合。“慧师堂”科研共同体催生了教学与科研的一次次完美邂逅,让教师们提高了教科研综合实践和操作能力,更实现了科研共同体的跨界学习,破解专业成长的倦怠瓶颈,促使教师用“研究”的姿态成长自己,用“研究”的思维成就学生。
●课堂展示汇报 循证课题研究问题
○中期汇报明策略
潘艳老师就区级课题《基于语境理论的小学生英语文本理解能力培养研究》进行了中期汇报。潘老师从课题缘起、目标内容、研究进展、阶段性成果及下阶段打算等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并梳理、提炼了基于语境理论的小学生英语文本理解能力培养的策略。
○课堂实践验实效
课题组成员龙萍老师运用“通过主题语境,联系上下文”“设计语境任务,深化文本理解”策略,展开了《5AM4U1P4 A wonderfuljourney of Little Water Drop》一课的教学。她丰富的教学资源,层层递进的语境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整体思考力和解释推理能力。
○互动研讨拓思路
叶城小学科研室主任李超老师分享了叶城小学主题式校本研修的经验做法,并点赞了德小英团队能以问题为导向的主题式校本研修为载体,探索了从确定主题到实践研究、正式研讨、反思提升的有效策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她认为语境是小学生英语学习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文本理解能力是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要素。潘艳老师的课题以发展学生告诫思维能力为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颇有成效。
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科研主任高炜喆老师点赞龙萍老师能基于教材,优化资源、拓展内容,与自然科学等学科通汇贯通,实现了学生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提升,从课内理解到课外阅读的延伸,值得语文老师的学习借鉴。
“德富同行者”见习基地的学员们通过线上学习,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嘉定区练川实验学校 陶佳怡:今天聆听了龙老师执教的《A wonderful journey of Little Water Drop》。本节课运用多种资源,涵盖了许多跨学科知识,体现了以科研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从教研”的内涵分析来看,无论是“研究”还是“指导”,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教学,都是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出发,最后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对教学的改革无疑是对教育实践的创新,教研的实质即是教育实践创新。
上海市宋校嘉定实验学校 李迎春:参加“当教学遇上研究”活动,我收获满满。教学和教研是互相成就、密不可分的。合理科学的教研会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又为教学研究提供思路、主题等,所以在研究教学的同时,要不断研究教学方法和理论,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以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龙老师在课堂中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吟唱儿歌、观看科普视频等方式学习英语,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给我很大的启发。
●专家引领指导 指明课题深入方向
嘉定区教育学院小学英语教研员颜黎华肯定德小英团队近年来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实现了从普通教学者转型成为教学研究者,从经验型教师转向为研究型教师。她认为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在课堂中老师能基于主题理解进行语境的创设与学习,促进了学生对核心主题的整体理解;能通过多模态资源、多学科融合帮助学生理解“water cycle”相关科学知识;能基于主题实践,创设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实践,整合多种学习资源,实现知识的迁移转换,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嘉定区教育学院科研员马骥从课题研究的角度,给老师们提出一些建议。她认为课题研究从构思到实践要“进得去”。首先要明确中期汇报的定位,要有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为结题做好准备。在研究实践时,要沉下心“做”研究,走进实践的大门;其次,从实践到文本要“出得来”,突破一线教师“做的比说的好,说的比写的好”的不足,平时要注意积累与提炼,体加强文本的整体性、关联性、逻辑性;最后,她肯定潘艳老师的课题扎实有效,凸显问题导向,也针对课题研究的策略如何进一步优化提出建议与指导。
嘉定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助理蒯义峰博士为课题下阶段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他建议课题组要有证明意识、成果意识,以丰实的研究资料验证已形成策略的有效性。同时蒯博士也肯定了德富路小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思路清楚,可操作性强,祝贺德富路小学在在嘉定区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得4项成果奖,学校获得了嘉定区科研先进集体的称号。他认为在双新背景下,小学教研与科研联合研讨活动非常有价值、有意义 ,希望德富路小学在教科研之路上越走越远,“当教学遇上研究”小学教科研联合研讨系列活动越办越好。
嘉定区教育学院小学教研室主任周雅芳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语文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性,并建议课题组理清逻辑关系,下阶段重点进行指向培养策略的研究,细化已形成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课题的可推广价值。同时,她认为本次活动体现了“动力内升,做真科研”,德富路小学通过校本研修,让老师们从课堂教学产生的问题到专题到课题,并为小课题搭建了展示舞台,提升了教师教科研的内动力;“团队跟进,做活联动”,让课题、课堂、经验、成果可见,体现了团队的跟进与合作,实现了一个课题带动一群教师,形成了团队共建的学校文化;“聚焦现场,做好对话”,课题组以课堂检验了课题成果,以课题提炼了课堂经验,以成长验证了研究成果,希望“德富同行者”在教科研这条幸福之路上走得更远。
在嘉定教育打造“有质量、有温度、充满创新活力”的品质教育理念下,一个有境界的教师团队,应该追求“研•精于道;教•归于学;思•敏于行”的新境界。有了专家、领导的鼓励与指导,学校一定不负众望,蓄势竞发,在龙头课题指引下,坚定地实施“科研兴校”的战略,进一步促进教科研融合,使学校的教育科研整体水平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