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福会新城幼儿园开展区级重点课题《儿童视角下,幼儿自然美育活动中教师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会议。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编审宁彦锋博士、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副研究员英配昌博士、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柳叶青博士、区教育学院幼教教研员浦月娟和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区教育学院科研室科研员何彦雨主持。
●美育实践,彰显儿童视角
专家和课题组成员们一起走进涂鸦乐园,观摩中福会新城幼儿园中班幼儿户外自然美育活动。开放的空间、丰富的内容、基于欣赏的分享交流,彰显了教师的儿童视角,体现了教师和儿童的主动共建,凸显了自然美育活动的价值。幼儿经验和创想得以实现,自主表现的需求得以满足,愉悦的活动体验水到渠成。
●总结汇报,梳理课题成果
户外观摩后,课题负责人浦月娟从课题的理论思考、研究设计、自然美育实践现状和教师的支持策略四个方面对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结题陈述,展示了课题开展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思路。
●专家论证,提供全新视角
柳叶青肯定自然美育的生命力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肯定研究方法的适切性和课题成果中教师观察记录工具的实用性,并提出科研成果的优化思路,建议分别从教师支持和教研支持两个视角呈现支持策略,为教育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她建议,教师应多角度解读儿童视角的内涵,根据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构建自然美育的框架,梳理3-6岁幼儿自然美育的规律,丰富自然美育的理论研究。
英配昌认为,课题具有适切的理论引领,科学恰当的研究方法,有扎实的实践探索过程,形成了丰硕、实用的教师支持策略。她建议在研究成果中总结幼儿自然美育的规律,从时间轴的视角引导幼儿在纯自然的原始环境中开始探索,教师以行动研究的思路提供环境、材料、师幼互动等支持,从而形成普适性的支持策略。
宁彦锋对涂鸦活动现场幼儿的自信、自由、具身参与、创造性表达的游戏状态给予赞赏,认为活动充分体现了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美育活动的优势。他对结题报告的优化提出三个方向凸显研究成果的优化建议:文献研究定方向、扎根理论定策略、基于自然观察的案例研究检测课题成效。
本次会议为教师立足儿童视角开展美育活动、提升实践智慧提供了思路,对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儿童是美育活动的主体,与儿童一起构建自然美育活动的内容、回归生活、追随自然,“儿童利益最大化”才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