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区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教研活动“链接儿童经验,促进数学理解,发展核心素养”在星慧小学开展。长宁区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张景怡、嘉定区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汤丽红、汤丽红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朱燕青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和区内各校一年级数学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课堂教学齐展示
南翔小学唐艾伦老师执教《小于、等于、大于》。唐老师将“<”、“=”、“>”符号创设于去敬老院送温暖的情境,正是“双新”理念所倡导的情境教学与生活化学习的体现。她通过鲜活生动的动画和符号儿歌让学生直观感受,设计问题导向型学习,运用实践操作与思维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运用“一一对应”等数学思想,促进对“小于、等于、大于”概念的深度思考与数学语言的准确运用。
星慧小学管诗祎老师执教《加法(第一课时)》。管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认知特征,设计从图片到小圆片到数的学习过程,逐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数感、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体现了“双新”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探索的教学理念。学生经历从具体到半抽象到抽象,勾连学生从生活情境到符号到算式的认知与建构,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和应用意识。
◇单元教学共研讨
真新小学吴杰老师分享一年级新教材第四单元的整体解读。第四单元在整册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衔接上一单元10以内数的基础知识,又为后续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铺垫。吴老师指出以生活化情境为依托,融合学科知识与实践操作,让加、减法概念在活动中自然显现。
◇专家点评促成长
张景怡认为,两为教师都体现了教师团队对新教材的精准把握与创新实践。课程设计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经验的链接,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如:手势表示、儿歌、图示等,有效支持了幼小过渡期的学习适应,同时,通过层次分明的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张景怡建议深化符号意识教学,通过具体对比训练强化“开口对大数、尖头对小数”的原则,增强符号理解;在加法教学中,可以细化概念建模,讲述数学故事,强化概念多元表述。
汤丽红鼓励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与教研活动中,深化对新教材的解读,基于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创新优化,结合学情与个人理解,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本次数学教研活动连接着“双新”理念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教师们将“双新”理念根植于心,在教学实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精进,形成良性循环,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