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上海市中小学人工智能基础课程的理念,全面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10月22日,以“聚焦问题解决,提升人工智能素养”为主题的区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教研活动在华江中学开展。嘉定区教育学院中学信息科技教研员杨曙光、嘉定区初中信息科技各学区组长、入职三年内初中信息科技教师及其他兄弟学校信息科技教师参加活动。
■课堂展示
围绕“设计防近视智能提醒助手”生活实际问题,华江中学信息科技教师李晓蒙执教《设计防近视智能提醒助手——探索图像识别》。李晓蒙由“设计防近视智能提醒助手”项目前期分析基础引入,引导学生围绕解决项目子问题“智能提醒助手如何对坐姿进行判断?”开展学习活动,通过解决“图像识别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智能提醒助手识别坐姿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智能提醒助手识别坐姿过程中,如何训练模型?”三个主要问题,引导学生从图像识别一般过程到智能提醒助手识别坐姿过程再到分类模型训练逐渐聚焦,解决本课子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学生应用图像识别技术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提升人工智能素养。
苏民学校信息科技教师王静婉执教《设计防近视智能提醒助手——训练姿势识别模型》。王静婉由回顾图像识别模型基本的训练过程引入,运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经历“提出假设→开展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完整实验过程,学生分组合作,积极投入实验,记录结果并推测结论,验证假设:图片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模型识别结果越准确。学生理解了图像数量和质量对于模型训练结果的具体影响。通过经历实验学习,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深入认识了数据的价值。
■交流研讨
课后,李晓蒙和王静婉两位教师就展示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进行交流。
沈文斌结合本次人工智能单元研究与设计、两节展示课教学进行交流。作为本次人工智能单元研究小组成员,他认为面对新教学内容、新教学方法、新教学技术等新发展,信息科技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应变而变,更好引导学生素养提升。
■专题讲座
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中学信息科技教师顾贝倍以《洞见与创新: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石和实践探索》为题做人工智能专题分享。顾贝倍从人工智能基础发展历程开始,分享机器学习中人工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等主要算法的处理过程,同时分享了教学案例和实用资源。
■专家点评
杨曙光肯定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也感谢顾贝倍结合自身人工智能专业背景和教学实践的分享。同时,他结合《上海市中小学人工智能基础单元规划与评价样例》中初中阶段内容,勉励教师们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自主开展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将项目化学习、实验教学等教学方法应用与教学实践,全面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平台,在共研共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信息科技教师们聚焦问题解决、提升人工智能素养的意识,对推进区初中信息科技学科开展基于新课程标准、上海市中小学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指南的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