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区“核心素养导向下以初中数学DESD目标教学培育学生高阶思维的实践研究”初中数学六、七年级双新推进教研活动在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中学开展。区教育学院初中数学教研员王超、双名工程张赠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赠和全体成员、安亭学区张赠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各校六年级数学全体教师以、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中学校长陈肖前和全体数学教师参加活动。
教学研讨环节,留云中学陈迪老师和外冈中学张玲老师同课异构执教《有理数的乘方》。陈老师巧妙地利用测量A4纸厚度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感悟并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的本质及计算方法。张老师以“一张A4纸最多能够对折几次”为情境切入点,激发学生们的自主探究欲望。学生们在实践中逐步构建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框架,深入理解其运算法则的形成过程。
互动交流环节,陈老师与张老师分别阐述教学设计及课堂实践的成效与反思。观摩课堂的教师们普遍认为,构建学生主导且实践导向的高效课堂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育,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交流,通过深度参与和合作学习,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飞跃式发展。
张赠肯定两位教师在情景创设与课堂活动设计方面的出色表现,认为这些课堂情景紧密贴合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使学生在熟悉的日常情境中获得了丰富的数学体验。他指出,由学生主导的多元实践互动深化了学生们对乘方概念的理解,促进了高阶思维的发展,增强了学生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使学生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在专家指导环节,王超认为,在“双新”背景之下,构建以学生为核心、实践驱动的创新课堂模式,对于激发并培育学生高阶思维的深远意义。数学作为逻辑性严密的学科,其高阶思维在数学教育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培育学生卓越的数学思维特质,还激励学生建立起理性思考的习惯、科学探索的态度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
本次研活动,聚焦高阶思维的培育,通过同课异构展示与深度交流,展现了学生主导、实践驱动课堂的高效优势。在“双新”背景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洞悉数学问题的深层内涵,切实提升课堂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