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市区联动提升嘉定(新城)教研专业水平的行动研究项目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管理者例会在华江中学召开。项目组领衔专家、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原副主任陆伯鸿,市教委教研室综合教研员、华江中学特聘专家金京泽,市教委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曹刚,嘉定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凌雪花,嘉定区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秦惠康,嘉定区教育事务服务中心教学事务部部长周骏以及区教育学院相关学科教研员和市区联动项目校管理者、学科教师代表等参加活动。会议由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初中部主任孙凤主持。
▲聚势谋远 专业赋能
陆伯鸿从项目品牌传播与实施的定位出发,对八位教师代表的教研交流作专业点评和细致指导,强调“两课”教学模式要关注统计与分析、支架与自主、反思与巩固。他指出,项目研究的纵深推进,就是要让理论的光芒穿透选择的迷障,让素养的光线穿进“两课”研究。区域、学校、教师要以风雨无阻的心态,风雨同舟的姿态,协同推进项目研究,风雨过后必能见彩虹。
金京泽从判断力、学习力、组织力、实践力、创新力、反思力等维度,对各校教研交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他强调,通过深度教研,围绕特定主体,开展教学模式探索具有解决问题、成果推广、质量提升的重要价值意义。他指出,提炼教学模式要善于发现问题、确定研究主题、设计教学样式、开展教学实践、组织成效评估、推动再实践再优化。
曹刚指出,基于建模思维,回归教学原理,抓住关键要素,优化组织结构,对于构建“两课”教学模式至关重要。他结合现场教研分享,强调教学模式的探索要在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支撑下,抓住关键要素,建立关系和程序,形成凸显学科特质的内容与活动结构,设计导向性、精细化的规格,促进教学与管理双线并进,让好经验辐射更多教师。
▲凝练经验 智慧传递
八位项目校教研(备课)组长进行主题交流。
迎园中学陈紫珺老师分享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聚焦单篇,整合单元;围绕学习目标,设置任务群;设计评价,展示成果”为实施路径,以任务群为载体,以评价贯穿教学,在“变”与“不变”中探索小说单元教学路径的教学实践。疁城实验学校刘苗、王明昊老师结合实际校情,坚持问题导向,交流单篇作文教学和写作专题教学双线并进的九年级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结合具体课例,分享借助写作支架助力作文语言升格的具体做法。
上外嘉外陆俊超老师围绕数字赋能,分享教研组运用墨水屏系统,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能的行动研究。南苑中学周萍老师以整合、关联、生长为关键词,分享以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关联,学习活动的关联设计,提高九年级数学复习课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生长的策略与经验。
南翔中学毛未露老师针对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未从单元整体视角进行语言输入和过程性写作指导的实际问题,以牛津教材9A U2 Traditional Skills为例,阐述学校备课组基于单元主题确定单元写作目标,分解各课时写作目标,设计进阶式写作活动的具体做法。
华江中学王静老师聚焦习题讲评课提质增效,围绕建立标准、落实流程、跟进评价等方面分享华中物理习题讲评课的基本范式研究的初期成果,同时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学情数据动态收集难的问题,交流教研组依托“三个助手”等数字技术赋能教学改进的应对思路。中科实验学校梁宏燕老师交流习题讲评课的校本路径:课前统计错题、分析原因;课中寻缘激趣、组内讨论,分层教学、方法导学,搭建支架,反思进阶,及时训练;课后巩固提升。
通过专家指导和深度交流,市区联动提升嘉定(新城)教研专业水平的行动研究项目各项目学校将进一步明确构建“两课”教学模式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持续积累经验,助推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