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稳步推进嘉定区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子项目的实践探索,切实提升教师“观察、倾听、互动、反思”四项核心能力,11月13日,“幼儿教会我反思——教师‘观察、倾听、互动、反思’四项增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子项目研讨活动在汇源路幼儿园开展。嘉定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幼教部主任陆静、幼教部教研员浦月娟、幼教部教研员修成静、实验幼儿园学前教育集团、菊园幼儿园学前教育集团、清河路幼儿园学前教育集团的业务副园长以及试点班教师等60余人参加活动。
与会人员走进汇源路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观摩一场充满自然气息、灵动活泼、全情投入的幼儿户外活动。孩子们自由选择游戏材料,自己选择游戏玩伴,自己创造游戏玩法,在丰富的材料和自然情境中勇敢地尝试和挑战、主动地探索和学习,观摩老师们看到了“放手与相信”带来的惊喜,看到了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游戏家”。
汇源路幼儿园青年教师刘朱艺君以“‘退后’还是发展”为题,分享自己在户外混龄活动中的所思所想,通过连续性观察、经验连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提升“放手游戏 看见幼儿”的专业发展。
修成静组织项目组内业务园长和教师围绕案例开展分析讨论,聚焦反思支架“那些令我烦恼的……其实……我可以……”围绕“如果是你,你会烦恼吗?”“结合案例,对于教师反思,你有哪些思考与触动?”“是否在某个场景中,触发了你尝试利用这个支架去进行反思?形成了哪些新的支架?”等话题,深入探讨在多年龄段幼儿共处的开放场域中,如何有效激发幼儿潜力、社会性情感,并合理应对教育过程中的困惑,探索了不同的视角碰撞出新的反思思路。
陆静组织项目组教师聚焦汇源路幼儿园户外沙水活动现场,依托“反思支架”进行观察与反思,互动中。教师们进行思维碰撞,就“如何看待自发混龄活动中幼儿能力发展”的问题提出想法与思考。她认为,幼儿的简单行为背后蕴含着他们的需求和发展过程,不应过早用“发展水平”来评判,而是应通过持续观察来发现行为背后的实际意义,教师们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育行为。
陆静还做了《实证与教师自我反思支架形成的思考》的研究微培。通过“环境与课程关系思考”的案例循证结果,对“教师反思型支架”进行再理解,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不仅仅是对教育行为的复盘,更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通过这种深度反思,教师能够更加敏锐地察觉教育中不易被发现的细节,并针对性地做出调整,从而更好地支持每个孩子的发展。”
反思,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动力,已经成为教师们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嘉定区幼教将继续秉持反思驱动教育发展的理念,不断推进保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助力教师们在反思的实践中走向更高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