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以“促进数学理解 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区五年级数学学科教研活动在德富路小学开展。区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陈春芳、德富路小学校长张彩萍、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以及各校五年级数学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精彩课堂展风采
德富路小学戴汪健执教《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戴老师借助透明色带这一学具让学生通过交叠色带形成平行四边形引出新知,根据色带原有特点推理、定义平行四边形。随后,基于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动验证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特征。最后,借助表格、集合圈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归纳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者这件的关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有效地发展了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
新城实验小学刘小杰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刘老师依托学生已经学过的面积及长方形面积经验设计数学活动,通过数方格让学生体会面积的本质就是面积单位的累加,再通过剪拼活动,将平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建立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经历了转化分析,深度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还通过实际操作,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了核心素养。
同济附小张鹤执教《梯形的面积》。她采取由浅入深、先具体后抽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抽象转化为直观,提升学生的空间的想象能力。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创造力,张老师引导学生思考10乘4除以二等于20会是怎样的图形?通过这样的逆向思考,学生提升了语言表达和逻辑分析的技能,加深了对梯形面积核心概念及计算方式的理解,拓展了数学视野。
◆教学思考阐观点
德富路小学尹晨鑫交流《聚焦空间观念,提升核心素养》。她从“直观感知,积累空间表象”“观察操作,发展空间思维”“探究推理,学习空间表达”“结构化教学,强化空间观念”四方面交流对于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思考。她认为,引导学生需要带着问题去观察抽象、动手操作、探究反思、对比分析,在观察感知中抽象构建,在活动和操作中强化,在表达反思中深化,在知识结构化体系中丰富发展。
◆互动交流辩学理
三位执教教师对各自的课堂教学进行说课,阐述对教学方法、内容设计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思考。
同济附小于静老师认为,张老师的教学设计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关联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强化了转化的方法,在图形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现了方法的一致性,促进学生数学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华江小学崔培蓓老师认为,戴老师能够立足已有的方法,对标核心素养,开展结构化的教学。通过三个主要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意识到已经学过的这些图形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图形,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知识网。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图形,发现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
南苑小学张维老师认为,刘老师采用了学生自主完成、合作探究、展示讲解、教师点播的流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完成了本节课教学难点的突破。
◆专家引领明方向
陈春芳指出,今天展示的三节课都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体现了三个方面:一是确定了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三节课都呈现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的实施也是围绕着这样的目标开展的。三节课主要突出体现的是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符合2022年版新课标的理念。二是实施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中,概念的揭示是通过多个活动展开的。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推理意识以及空间观念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及梯形的面积这两节课中,两位教师都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将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的知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育。三是呈现了结构化的课程内容。三位教师都能够站在单元的视角,从知识结构化的视角来关联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新知的探究与学习进行了深入思考。
本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经验、共享智慧的宝贵平台,也为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指明了方向。德富路小学数学教研组将携手同行,在数学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