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双新背景下小学音乐教研领导力提升:传承智慧,引领实践”区级音乐公开课及交流活动在叶城小学开展。上海市音乐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曹晏平,嘉定区教育学院音乐教研员张馨月和全区各小学音乐教师参加活动。
◇课堂展示:情境赋能,激发音乐育人活力
叶城小学高芳老师执教二年级第四单元《向英雄敬礼》第二课时。她以“结构化单元构建”为框架,通过主题化内容重组,将歌曲《只怕不抵抗》与抗战英雄故事、历史背景深度融合,形成“知英雄、颂英雄、学英雄”的递进式学习脉络。并以“重归烽火年代”的情境主线,通过“走进战场”“奋勇杀敌”“凯旋归来”三大主题任务,串联歌唱、律动、造型创编、乐器伴奏等多样化活动。学生化身为“儿童团小演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歌曲的进行曲风格与英雄精神内涵。高老师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数字音效与传统打击乐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聆听、合作表演、即兴创编等环节,深入体验音乐的情感表达与文化内涵。课堂生动活泼,学生表现力强,展现了结构化教学设计下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与文化理解的综合素养提升。此外,又巧妙融入了“大思政”的育人理念,在音乐实践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彰显了“以美润德、以乐化人”的育人成效。
◇教研交流:重构单元,探索结构化教学路径
叶城小学音乐教研组长周媛老师以“关注结构化教学设计,培育艺术核心素养”为主题做分享交流。教研组以《向英雄敬礼》单元为例,剖析了单元重构的思考过程:从最初“单点教学”模式下内容零散、目标单一的问题,到以“英雄精神”为核心整合歌曲、故事、表演等资源,形成主题鲜明、逻辑递进的学习单元。她强调,结构化教学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情境导入—任务驱动—多元评价”的设计框架,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的深度融合。此外,跨学科协作的实践案例,如与语文、美术、体育学科联动,引发了与会教师的共鸣,展现了学科融合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独特价值。
◇专家点评:立足素养,共话音乐教育未来
曹晏平认为,学校教研组的实践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了“结构化教学”的范本。他指出,从目标进阶到活动设计,从学科融合到评价创新,这一系列实践充分体现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同时,与会教师围绕“双新推进关键导向”展开讨论,提出16个字的核心理念:素养导向、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因材施教。针对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教师们重点探讨两个关键议题:一是如何有效落实素养培养,二是如何通过有效方式实施综合学习。经过讨论,达成了“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的共识,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过程的优化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展望未来:技术赋能,深化教学改革
活动最后,叶城小学音乐教研组提出未来规划:一是持续优化结构化教学设计,探索大单元、大概念的整合路径;二是引入AI技术、虚拟现实等现代教育手段,丰富音乐课堂的互动性与体验感;三是加强区域教研合作,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库,推动小学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通过课堂实践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聚焦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路径,探索艺术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策略,展现了叶城小学在音乐学科育人中的创新实践,为区域音乐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未来,叶城小学将继续以结构化教学为抓手,深化艺术教育创新,为培育时代新人的核心素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