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双新”背景下嘉定区小学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研讨活动在嘉定新城实验第二小学开展。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夏雪梅、嘉定区教育学院课程部主任田洁、嘉定区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胡炜烨及区内各校语文教师代表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共同参与活动。
活动开始前,学生在学校长廊针对“传统节日小调查”“生活中的菜名”“传统节日美食分享会菜单”三个板块进行项目化成果展示介绍。学生向到访教师介绍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共同完成的活动菜单,以及在探究不同中国美食菜单过程中认识的新字、设计的有趣菜名等。
活动伊始,胡炜烨以微报告的形式解读本次教研的主题,并通过问卷数据,剖析各校开展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现状及问题。她提出,要从教材出发、从微项目开始,借力序列化专题教研来探索和解决小学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中的关键问题。
嘉定新城实验第二小学教师陆陈纯和冯舒怡分别带来《传统节日》第二课时和《中国美食》第一课时两节课堂教学展示。陆老师重点展示了其中半课时的入项探索过程,通过发布“假日小队美食分享会”任务,抛出项目化学习的驱动型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设计菜单困惑,如:菜单构成、菜品选择及菜单吸引力等子问题。冯老师围绕入项课中提出的子问题展开,将教材资源用好、用透,通过“三读”菜单,在充分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自主识记和归类汉字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一份好菜单的不同构成维度。他们以项目化教学为抓手,革新语文课堂生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展示了许多教学新思路。
随后,嘉定新城实验第二小学教师通过论坛分享“节日小‘食’光”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迭代的过程,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科微项目的核心知识、本质问题在项目设计初期的“定性作用”。她们通过对课标、教材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分析、项目实施的课时安排和整体架构等方面的分享,为线上线下的教师提供了项目化学习融于语文课程体系的新思考。
活动最后,田洁和夏雪梅为本次教研活动做点评与指导。田洁肯定新城实二小的实施路径:梳理、分析语文课标和教材→对项目进行课时分解→提出驱动型问题→解构子问题。同时,她提出项目设计应注重教学评一致性,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实施应进一步贴近项目目标和语文学科本质。夏雪梅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现场教研对话,提示教师需要考虑微项目中“微”特点,聚焦本质问题对情境进行“轻”化与“减”化,对核心挑战任务进行“深”化,以确保语文项目中的识字目标不被活动冲淡,进而保证学生的持续参与和学科能力获得。
本次教研活动从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的一个案例出发,齐聚、共研、共探,为一线教师明确语文项目的关键指征、如何选择适合的内容设计和实施项目等方面提供了借鉴,踏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