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以“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学习活动观”为主题的区小学英语教研活动在清水路小学开展。教育部全国小学英语教学基地主持人、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英语特级教师、上海市英语教师专业委员会会长朱浦,嘉定区教育学院小学英语教研员袁勇浩、颜黎华,清水路小学校长顾敏敏,嘉定区小学英语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嘉定区各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骨干教师、学科新星和各校教研组长参加活动。
朱浦做专题讲座《透析·践行 实践·探索——“双新”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赏析》。他解读了《英语课程标准》,透析英语课程的内涵结构。并强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教师应深入研读并践行六条课程理念,关注课程六要素,以达成课程总目标,即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其中,他重点剖析了英语课程性质、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观之间的关联,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指向语言知识的建构,即“学思”,体现基础性;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指向学习能力的形成,即“学用”,体现实践性;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指向学科素养的转化,即“学创”,体现综合性。由此,学生能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
接着,朱浦结合大量的实践课例,分享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优化路径。基于主题育人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应包含,单元整体规划、单元整体设计、单课教学设计和单元作业设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充分关注教案结构的完整性、内容表述的逻辑性、主题探究的精准性。同时,指出教师需关注语篇研读的基本方式,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在研读语篇过程中,教师需要回应三个基本问题,即What、Why、How,进而多层次、多角度探究语篇深层内涵,以明确语篇主题意义。
最后,他强调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经历要有学习目标才能设计学习活动,有学习活动才能产生学习体验,有体验才能获得必要学习经历,有经历才能构建知识、形成能力,有知识与能力才能转化为素养。
通过本次活动,为教师走进新课程和研磨新课堂指明了方向。未来,教师们将在实际教学中深入领会,在“双新”背景下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