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由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主办、上海嘉定区世外学校承办,“双新”改革背景下项目化学习研讨活动在上海嘉定区世外学校开展。活动聚焦“学科深耕+跨域协同+德育浸润”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呈现了全区域实践之后的学校样本。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夏雪梅博士,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秦惠康、小学教研室主任周雅芳及小学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嘉定区各所小学及世外集团教师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活动。
◆多维展示显成效
在阳光房展区,1-5年级学生通过“学科实践”“跨学科融合”“活动探究”三大主题展板,系统呈现项目化学习成果。低年级学生现场展示非遗传统工艺创新作品,体现“五育融合”育人理念。
◆分会场深度研讨
活动设置三大特色会场:语文学科《我“语”美景》案例解析与研讨、综合实践课程《我JIA因我而精彩》圆桌沙龙、跨学科项目《小小园丁的生态之旅》课例展示,在嘉定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张艳和胡炜烨、科学教研员陈健、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邵红霞的指导与组织下,通过“理论建构—课例剖析—策略提炼”将教研闭环,形成可迁移的实践范式。
◆专家引领明方向
嘉定世外校长朱萍致欢迎辞。她提到,在“双新”改革下,教师都在努力探索,在项目化学习中为实现“融合·创生·致远”的初心和愿景积极实践,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任重道远,希望本次活动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启发和智慧。副校长关早立作《从0到1:项目化学习生态体系生长之路》主旨报告。
夏雪梅从理论与设计层面剖析项目化学习的意义。她提出,项目化需要思考自己和学生为什么做这个项目,点燃自己和学生的内驱力,在学校的探索中,教师可以通过“真实问题”和“逆向设计”两类路径搭建学习框架。结合分会场科学学科案例,她在予以肯定的同时也结合教材内容,给出项目如何与日常课堂、单元教学、跨学科学习等不同方向结合的多元选择路径,给教师更多思考的空间和可行的建议。
秦惠康立足区域教研视角,肯定嘉定区和嘉定世外学校项目化推进成效,并结合分会场的项目化案例,分享自己在项目化学习中关于驱动性问题、结果导向的逆向设计等方面的思考。他总结,项目化是学习方式变革,也推动了教师专业成长与课程逻辑优化,呼吁未来深化校际协作,完善教研支持机制,持续探索教育创新路径。
本次活动通过“现场观摩+课例研讨+专家诊断”立体化研修模式,为区域推进项目化学习提供实践样本。作为嘉定区项目化领衔校和种子校,嘉定世外将持续完善“校—家—社”协同育人生态,赋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