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嘉定区幼儿入学准备教育项目组研究活动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幼儿园开展。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活动。嘉定区教育学院教学研究中心幼教部主任陆静主持。
◆经验交流 共研路径
陆静围绕上海市幼小衔接中心组的研究导向,通过具体案例的剖析,为项目组的后续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指引。
华亭幼儿园以全园卷入的方式启动幼儿入学准备教育项目,并通过前期调研的方式,初步明晰了幼儿成长档案的定制需求以及实践方向。新徐幼儿园分享以“金字塔”路径为逻辑依据,形成幼儿独有的“我的名片”,探寻幼儿入学准备的个性成长档案的创新经验。马陆以仁幼儿园运用观察、倾听等方式收集幼儿日常活动素材并结合教师深度解析,发现其个性特质与发展轨迹,形成专属于每一位幼儿的成长档案。新源幼儿园运用形象的标识为教师提供便捷方式,更精准对标入学准备中的发展目标与具体表现,凸显幼儿的完整发展轨迹,形成个性鲜明的幼儿成长档案。
陆静对各所幼儿园的实践经验给予认可,同时指出幼儿成长档案应选取能体现幼儿关键能力的事例,用简单明了且可读性强的方式,呈现幼儿的个性画像。
◆现场观摩 沉浸体验
全体成员走进班级,观摩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幼儿园大(3)班数活动区现场。幼儿自主探索不同的数游戏材料,展现了主动构建数经验的学习过程。教师们记录幼儿互动片段,直观感受数游戏材料对幼儿思维发展的有益支持。
◆研讨交流 思维碰撞
上师大附属嘉定幼儿园副园长陈尧霞以支持大班幼儿学习准备为导向,对标《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南》中学习兴趣与能力发展目标,分享数活动区材料提供的探索路径,分析不同数材料对幼儿数经验连续性发展的支持作用。
上师大附属嘉定幼儿园大班教研组长何晓兰以方块积木为例,通过持续观察,梳理数核心经验下的幼儿典型行为表现,以师幼共建的方式,实现同一材料多样化延伸和幼儿数经验递进的无限可能。
陆静肯定幼儿园在探索大班幼儿入学准备中的教育理念与创新做法,同时建议对幼儿数学典型表现要有进一步的思考和回应,关注核心经验的同时也要留意幼儿情绪情感、同伴关系以及挑战障碍等。
本次活动聚焦幼小衔接的核心问题,既关注幼儿成长轨迹,又注重思维品质的协同培育。未来,嘉定学前教育将持续深化幼小衔接行动,以儿童发展规律为基石,以科学衔接为导向,助力幼儿在思维与能力的双重准备中,自信迈入成长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