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学区集团化发展,激励南苑学区教师深耕教学研究、创新育人方式、提升课堂质量,4月7日-8日,南苑小学承办“创·我们的品质”南苑学区第七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宝山区教育学院小学语文原教研员王晓荣、宝山罗泾中心校高级教师徐春和宝山区宝钢新世纪学校高级教师祁莲担任评委。南苑学区内10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参赛,学区内的教师代表参加听评课活动。
▲赛课
上海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小学沈玲老师和叶城小学董乐瑶老师同课异构执教《端午粽》。沈老师通过创设一个个符合学情的情境,引导孩子善学乐学。董老师紧扣中国传统文化,调动多个感官,以粽为线索,串联识字、朗读、习俗,环节层层递进,趣味性强。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五嘉定实验学校王家路老师和上海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小学应伟钦老师同课异构执教《荷叶圆圆》。王老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角色扮演、多种形式的朗读,体现夏天的美好,童趣味浓。应老师用AI创设情境,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南苑小学朱陈晨老师执教《花钟》,围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意思”和“体会作者运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描写”这两个学习任务,层层推进,水到渠成地完成学习任务。娄塘学校丁美娟老师执教《自相矛盾》,用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辨,挖掘文字背后的思维火花,体现了本单元的重点“体悟思维过程”。叶城小学郑晨怡老师执教《自相矛盾》,挖掘文本的空白点,设计说话训练,体现了本单元训练重点。南苑小学张颖老师执教《沙滩上的童话》,通过多次想象,在读厚文本的同时带领学生把学习如何把童话编织得更丰富。朱桥学校姚薇艳老师执教《寓言二则》,先引导学生学习关键词理解情节,再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品悟小故事大道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五嘉定实验学校赵亚萍老师通过生动讲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马过河》中小马第一次尝试过河的经历,对比分析不同角色的思维差异,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每位参赛教师都借班授课,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演绎。多元化的教学风格和差异化的课堂呈现,展现了教学艺术的丰富性,启发了观课教师从多角度审视文本价值,探索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创新教学模式。
▲评课
专家们对每位教师的展示课进行了精准而深入的点评。徐春肯定参赛教师立足新课标理念,巧妙创设生活化情境,并借助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有效推动课堂进程的教学实践。王晓荣从课堂调控的灵活性、学生参与的广泛性、情境设计的合理性、思维培养的递进性等维度,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和殷切期许。祁莲结合课例就语文阅读教学关注作者表达,挖掘言语特色作了微报告,令在场教师受益匪浅。
本次南苑学区教学评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平台,拓宽了教师们的教育视野,积淀了实践经验,也推动了育人理念的革新,努力实现了“共研共进,众行致远”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