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语文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学区集团展示活动在新城实验中学开展。上海市特级教师孙宗良,静安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高评委专家崔霞,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王冰、樊波以及王冰樊波名校长工作室全体成员,新城实验中学李毓、副书记王霄羽、副校长汪茜,新城教育集团成员校的分管领导、语文教师代表们,新城教育集团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创造营的成员们参加活动。
○静态成果的艺术绽放
在新城实中“绘绣园”课程展示空间,学生们的项目化学习成果以静态形式精彩呈现。六年级学生通过手抄报和思维导图,将《林海雪原》的壮阔场景与英雄群像凝练于方寸之间;七年级学生则以“北漂青年祥子”为主题,创作了扇面设计、创意书签和虚拟朋友圈,用现代视角重构老舍笔下的悲剧人生;八年级学生则聚焦人物深度,绘制了保尔·柯察金、少剑波等经典角色的肖像画,并衍生出笔记本、徽章等文创周边,让文学形象跃出纸面,融入生活。这些作品是阅读的延伸,也是青春的注脚——当经典遇见创意,文字便有了温度,思想便有了形状。
○课堂研讨的深度碰撞
新城实中谢哲培执教《骆驼祥子》共读现场,呈现“老北平胡同里的命运变奏曲”,聚焦祥子“三起三落”中的抉择困境,以“为祥子逆天改命”为情境任务,创设学习任务,探究个体选择与社会背景的复杂博弈,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教学论坛的智慧交响
新城实验中学舒晓玲老师介绍语文组在整本书阅读领域的努力探索,以“课题研究—课例研修—项目实践”三维驱动,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阅读育人体系,围绕主题“抉择的棱镜:时代洪流中的人性之光”,选取了六七八年级的必读书目《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三本书,进行结构化项目化设计。语文组聂娟娟、张钱雯、陈婧雯老师,分别围绕主题,针对三本书的项目化设计与实施、难点及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分享。通过三本书的结构化解读,引导青少年超越单一文化视角,理解个体选择与历史语境的动态博弈,培养批判性思维与价值抉择能力。
○学生成果的创意盛典
理论的火花需要实践的淬炼,三个年级的学生通过创造性表达,诠释阅读如何照亮生命。七年级的学生沉浸式演绎《骆驼祥子》,重回20年代的北平,用剧情勾勒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轨迹,体验祥子在梦想面前的奋斗、挣扎与幻灭;八年级的学生通过“锻造钢铁信念”特别展览活动,展现保尔·柯察金的信念如何在命运熔炉中百炼成钢;六年级的学生通过情景朗诵,迈入风雪肆虐的林海雪原,看小分队和当地百姓共同谱写捍卫家国的壮烈篇章,以集体力量扭转时代命运。
○评课指导的精准把脉
崔霞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把脉指航。在项目化研究视角下,她肯定学校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创新实践,用“热血澎湃”“酣畅淋漓”两个关键词精辟概括了从课堂展示到学生成果的全过程;接着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维度深入剖析了谢老师的示范课。她指出,课程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搭建语言实践平台,有效引导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实现思维能力的纵深发展。同时,还从读写结合的创作视角提出建设性建议,强调可以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小说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专家的专业指导让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整本书阅读本质上是一场“思维的长征”。
○专家点评的价值升华
孙宗良从课程改革的核心要义“价值重构”出发,对本次活动给予了专业而深刻的评价。他指出,这场项目化展示活动呈现出丰富而立体的教研样态,无论是生动的课堂呈现还是精彩的学生成果,都彰显了语文教研组在育人方式转型上的积极探索——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跨越式发展。特别强调,本次活动体现了三个重要转向:教学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教学目标从知识积累转向素养提升,教学方式从单向传授转向实践养成。这种转变让知识真正成为学生应用和实践的对象,构建起“知识—能力—素养—文化认知”的完整育人链条。从“文学教育的价值重构”到“阅读素养的层级培育”,为大家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整本书阅读应是“时空隧道”,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穿梭中建立文化坐标;当成为“思维体操”,在经典解构与重构中锻造批判性思维;更要化作“精神灯塔”,在价值碰撞中照亮青春的生命抉择。让整本书阅读成为撬动语文教育变革的支点,成为学生阅读素养培育的摇篮,未来,阅读探索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