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由青少年体育运动干预与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组牵头的社会情感能力融合的体育教学教案设计展示与专家点评会在交大附中附属嘉定洪德中学召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梁笛、华山医院运动医学教授陈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青年研究员虞炎秋、嘉定区精卫中心副院长赵姣文和儿少科主任医师沈红艳、嘉定区精卫中心防治科科长张燕华、嘉定区第二中学党政办主任正高级体育教师徐瑛、项目试点学校交大附中附属嘉定洪德中学和练川实验学校体育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聚焦五育融合,共话协同育人
交大附中附属嘉定洪德中学党支部副书记方海羽致辞。他提到,体育教育是强健体魄的基石,也是塑造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途径。本次试点项目为破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实践新路径。他还汇报了学校的措施和成效。
梁笛就项目背景与进展进行专题汇报。他指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而体育教育中蕴含的团队协作、抗压训练、情绪管理等元素与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目标高度契合。通过前期研究,印证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发展的正向联系,项目组通过开发面向体育教师的培训、体育与心理融合课程的资料包等对体育课程进行干预,形成了初步成果,后续将进一步构建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教案创新展示,专家精准把脉
在核心环节中,试点学校的体育教师代表现场展示融合社会情感能力的体育课程设计。交中洪德姚猛老师介绍《攻克敌方阵地》课程,黄艳君老师《“针锋相对”体能与游戏》课程,王毅凡介绍《“莱格尔跑”体能训练》课程,练川实验冯云凯介绍《“绳梯”体能训练》课程,陈雪屏介绍《武术:少年连环拳》课程。
评审专家逐一对课程设计进行了深度点评。梁迪指出,丰富的体育课程形式与社会情感训练相结合,带给了体育课堂无限的可能。同时她建议体育老师分别从显性和隐性的社会情感学习角度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针对社会情感的细分维度开展针对性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反馈,通过同伴的力量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气。
本次会议是青少年体育运动干预与心理健康教育项目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为下一步协同干预拓宽了路径。项目组表示,下一步将联合教育、卫健部门完善合作机制,并扩大试点范围,助力“以体育心”的理念扎根更多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