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为幼儿成长接力——嘉定区落实上海市幼儿入学准备教育区域研讨活动在外冈兰郡幼儿园开展。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幼教教研员贺蓉,嘉定区教育学院幼教部主任陆静、幼教教研员黄悦、诸佩利和小学数学教研员汤丽红,上海市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项目研究组、嘉定区第一二轮幼小衔接研究成员单位、汤丽红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室成员、黄悦学前教育工作室成员共百余人参加活动。
●观摩启思:洞察幼儿游戏中蓬勃的成长力量
与会者一同走进外冈兰郡幼儿园户外活动现场,幼儿园的每一处角落都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她们在户外场地上尽情地玩着自己的游戏。
教师们重点观摩了中班体育游戏和大班积木游戏现场。草地上,孩子们正在玩着“哪吒闹海”的体育游戏,他们相互追逐、蹦跳,神情专注,沉浸其中。操场上,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搭建中,他们将一块块积木巧妙组合,构建出各种各样富有创意的作品,不仅如此,孩子们还能运用多种数学经验解决建构过程中的问题,充分展现出他们在数学认知与空间思维方面的能力。教师们纷纷驻足,一边观察拍摄一边交流探讨,收集后续现场教研的实证素材。
●专业对话:锚定经验连续性的深度实践探索
○学习准备新探——教研领导力驱动幼小双向衔接的创新尝试
汤丽红分享以《基于数学经验连续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探索》为题的报告,系统阐释以发现和理解儿童经验为教学起点,以运用和改造儿童经验为教学手段、以丰富和发展儿童经验为教学旨归,拓展衔接空间等促进幼儿小学数学经验连续发展的策略。
陆静带领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开展《从一场积木游戏开始的学习准备探讨》教研活动,围绕“是否看到了积木游戏中幼儿的数学行为和蕴含的数学经验?”“一日活动提供数学学习机会””如何实证成长信息具象入学准备”等话题展开互动研讨,聚焦比较、测量、模式等数学经验以及问题解决、联系推理、表征交流等数学能力,探讨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做好经验准备。现场教研以问题为导向,以协作为桥梁,通过两个学段的教师互相质疑、思辨,打破学段壁垒,积极贡献入学准备与适应的实践思考,充分展现了教研领导力在幼小衔接与团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了教研共生生态,提升了教研质量,进一步对幼儿园入学准备有了新的思考。
○身心准备进阶——探寻动作经验连续发展动作发展的科学路径
黄悦和团队分享《基于动作经验连续发展的幼小衔接实践探索》的报告。黄悦介绍三项行动:一是连续观察,通过33名教师对孩子连续跟踪,校准认知、发现困难、借助 AI 确立自身价值,从群体标准到个体图谱,连续观察让教师在孩子的节奏里找到支持的时机;二是科学干预,以 “恐高” 孩子为例,分享了家长、教师、医生三方渐进式的合作与支持,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三是生态协同,以行走问题的孩子为例,强调家校社分工配合助其成长。
朱桥幼儿园张纯瑜分享《白白的运动档案》,介绍幼小衔接中的个体支持;上大附属嘉定留云幼儿园姜雨桑以《投掷小能手》为例介绍幼小衔接中的科学干预案例。
黄悦提出探索点:幼小衔接不在模糊中衔接,不在焦虑中衔接,不在单线中衔接,要做好幼小协同的生态化延伸。
●专家领航:明晰幼小衔接里关键的价值导向
贺蓉点评,高度肯定了外冈兰郡幼儿园开放务实的理念,能基于园所实际做判断,课程实施做到常态化,让教师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观察了解儿童。同时,指出本次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极具必要性:首先,幼儿园和小学都在开展基于数学经验连续性发展的实践探索,幼儿园通过成长档案记录孩子一日活动中的经验发展为幼儿进入小学提供成长实证,小学也在积极思考儿童学习方式,改进课堂教学,实现儿童经验的改造;其次,在现场教研中,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都回归到儿童学习本身,互相交流与思辨,实现了两个学段的高质量互动。同时围绕运动科学性探讨,她强调教师应敬畏生命、接纳不确定性,保持开放心态,避免过度焦虑与僵化。本次活动成果可作为培训资源,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示范与借鉴。
本次研讨活动以实证研究与实践反思为双翼,展现了嘉定区在幼儿入学准备教育中的深耕细作。未来,嘉定教育人将继续坚定地落实《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双向接力,护航幼儿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