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嘉定区初中艺术(音乐)学科“双新”课程推进暨王华中学音乐名师工作室课例展示与项目化教学研讨活动(第二场)在南翔中学开展。青浦区教育学院初中音乐教研员裴永飞、嘉定区教育学院初中音乐学科教研员王华、学科中心组成员、区中学音乐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各校六至七年级音乐教师参加活动。
◆创新教学实践,点亮音乐课堂
迎园中学金晨冉老师执教欣赏课《星空遐想·星空的旋律》。课堂上,学生们沉浸在《星空的旋律》(钢琴与乐队)和《夏夜星空》(管弦乐)两首优美乐曲中。在金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深入探究了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他巧妙地融入了信息技术和AI技术,辅助学生进行多维度的音乐创作探究和实时的过程性评价总结,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南翔中学张翔老师执教歌唱课《穿越星辰大海 歌唱启航梦想之夜》。张老师积极尝试运用情境化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元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歌曲《星辰大海》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分段学习、多形式演唱、肢体律动及小乐器伴奏等实践形式,深化对作品意境的感知与诠释。在跨学科融合中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科技应用素养,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求知热忱。
◆深度交流说课,共探教学智慧
在说课环节,丰庄中学吕金鑫、华亭学校卢翠红、迎园中学金晨冉及南翔中学张翔四位教师围绕《星汉璀璨》单元的四个课时进行说课与教学反思。吕老师基于课堂观察与过程性评价量表,分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多维度能力发展短板,并提出后续教学设计的优化路径。卢老师关注项目化任务驱动,引入方式别出心裁、问题引导深入思考、拓展欣赏丰富视野、小组合作高效有序。金老师强调通过对比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张老师表示在引导学生能运用多样化的形式对歌曲进行准确演唱的同时,还要注重情感表达,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聚焦关键要点,推动教学发展
裴永飞从专业视角进行点评,提出在音乐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上,应聚焦教与学的动态过程,强调数字资源的合理运用需服务于学生音乐表现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通过技术赋能实现音乐教学的创新性转化。针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本体回归问题,他还指出,教师需坚守音乐学科本质开展教学实践,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建立动态观察机制,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认知反馈。在教育价值层面,他进一步阐释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内涵,提出应通过艺术体验与学生主体经验的深度联结,构建音乐艺术与个体成长的意义关联,促使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深化对艺术本质的理解与感悟。
嘉定区教育学院初中音乐兼职教研员上外嘉定外国语学校邱弦紧扣教研主题分别进行评价。邱老师从三方面阐释对“数字化转型”思考:其一,注重教学资源数字化整合,通过音乐创意软件与 AI 辅助创作工具构建实践场景,推动学生深度参与体验;其二,强调教学流程的重构创新,以“单元2主题4课时”形成逻辑严密的项目化架构,立足生活实际设计主题活动,依托教师协同落实各环节教学目标;其三,关注评价体系多元化,将过程性评价贯穿教学全程,以表单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动态化评价。此外,邱老师还指出,数字化转型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平衡教学工具应用与音乐学科本质的关系,确保技术赋能服务于艺术教育本体价值。
嘉定区教育学院初中音乐兼职教研员交中德富中学王萍从“项目化听评课”的创新视角,提出教师在设计项目化学习时,需以“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目标”为逻辑起点。她强调,项目化驱动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碎片化教学模式,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富有探索性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引导者和支持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尾声,王华作总结发言。她着重阐释了单元项目化实践研究在音乐学科主题学习中的关键作用,指出构建基于学科主题的艺术学习活动体系仍面临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双重挑战。同时,她提到教学评价的关键作用,鼓励教师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动态调整。
本次研讨活动为初中音乐学科教师构建了专业化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学经验的共享与互鉴。在“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通过课例观摩与专家引领,深化了对新时代音乐教学理念与实践路径的认知,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打造更优质、高效的音乐课堂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推动初中音乐教学迈向新台阶,助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让音乐真正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养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