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嘉定区第六届“双名工程”郁婷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第三小组研讨活动“自主性游戏交流分享中指向幼儿自我效能感培育的师幼互动策略和方法”在天华幼儿园开展。嘉定区教育学院幼教部教研员郁婷、天华幼儿园园长金洁及工作室第三研究小组成员参加活动。
◇实例探真,交流启思
徐冰在《从“扶住”到“征服”》的案例分享中,剖析幼儿搭建旋转木马时面临的重重困难。教师巧妙运用分享交流、视频回放等方式,引导幼儿观察问题、对比差异,探索出解决方法,推动幼儿自我效能感步入良性循环。
天华幼儿园翁逸分享《追风户外,看货运小队自我效能感提升的进阶之路》,介绍对游戏升级迭代的追踪观察过程,通过剖析教师在交流分享中所采用的互动策略,展现幼儿在多元互动与分享支持下,积极应对变化、勇敢接受挑战,进而实现自我效能感的蜕变。
◇循迹观摩,共研生长
成员们观摩大一班陈骁老师组织的户外自主性游戏,各小组细致观察并记录幼儿游戏过程与师幼互动情况。
聚焦个体差异幼儿在游戏中的多样表现,围绕教师互动提问、价值判断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讨。结合游戏片段视频分析、交流分享优化策略展开讨论和碰撞,提出要关注个体幼儿并建立情感联结、追随幼儿兴趣以生发更多参与交流等建议。
郁婷强调两个关键要点,为后续教育实践清晰地指明了方向:一要高度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给予更多的情感支持,借助分享交流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结;二要不断反思互动策略,结合现场游戏情境,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使互动问题更具针对性和趣味性。
◇好书分享,多维解析
新城实验幼儿园秦燕老师分享《自我效能》一书中“集体效能”的学习感悟。她着重梳理了“集体效能”的定义、与自我效能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启发在座成员可将理论知识内化迁移到分享交流内容与策略的选择,进而推动幼儿在游戏中的成长与发展,引发共鸣与思考。
本次研讨活动通过实证剖析、现场观察与深入讨论,为后续持续性研究积累了实践经验和明确的研究方向。天华幼儿园将携手团队,秉持“研究意识”持续探索,将互动实践与反思紧密结合,不断优化师幼互动方式,助力幼儿在游戏中实现更好地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