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南翔劳技区级规划课题《从劳技到劳动:劳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行动研究》中期汇报会在南翔小美生态农场召开。普陀区教育学院中学劳技教研员张杰,嘉定区教育学院小学劳技教研员严海平、中学劳技教研员曹立作为专家组成员,对本次活动做指导和点评。
课题负责人赵钰龙代表课题组做题为《传承、迭代与创新》的课题汇报。他介绍在劳动课标颁布后,劳技中心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落实统编案例的同时,从劳技中心的实际出发,开发和实施校本劳动案例的做法、经验、成果和反思。课题开展一年来,学校对传统课程进行优化、改进,并创建新的课程,建设了“创艺木工坊”“布艺坊”“智创电子坊”“新技术工坊”和“碳锁生态小美”等劳动实践场所,以“学着做、自己做、创新做”为教学模式,构建起以“育美生活、爱在南翔”为主题的、涵盖八大任务群的校本劳动课程体系。
接着,子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推进课程建设的具体做法:木艺项目以“榫卯挂架”“手机支架”为载体让非遗走进课堂,实现以文化人;智创电子项目开展“创意电子贺卡的制作”,因时而变,通过融入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布艺项目深入研究学情,基于学生基础和男女生差异,螺旋式设计项目,引进了包缝机,激发学习兴趣;“新技术工坊”项目以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创意时钟”案例为依托,让学生体验新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不同劳动角色;“碳锁生态小美”项目面向未来,以“低碳、生态、多样性”为理念,开发生态课程和乡土特色劳动案例。
专家们进行点评和指导。专家们认为,南翔劳技在前期较为扎实的研究基础上,下一步可以继续基于劳动素养,聚焦迭代的策略和方法,构建劳技中心有推广价值的课程图谱,促进教育的关键因素即教师的发展,并且在评价方面有所突破,更好地实现学科育人。
终审:新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