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以“职此十岁”为主题的首届“人才小市场”活动拉开帷幕。家长们化身“职业导师”,与三年级师生共同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职业体验盛宴。这场活动创新了德育工作形式,更通过校家共育模式,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认识社会、理解责任的成长之窗。
◆仪式教育赋能责任意识,职业启蒙从“课本”走向“生活”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实践,本次活动以“仪式教育”为切入点,通过模拟真实职业场景的沉浸式体验,将青少年劳动教育、职业启蒙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实践课程。活动现场,学生们手持简历,穿梭于20余个职业体验摊位,通过角色扮演、任务挑战、成果展示等环节,近距离感受不同职业的内容。
“以前觉得医生只是看病,今天我操作了听诊器,才知道这份职业需要更多严谨,万万不可马虎!”三年级学生在完成“小小医生”体验后兴奋地说。这种具象化、游戏化的职业启蒙方式,让抽象的责任意识变得触手可及。
◆家校共育构建资源网络,家长化身“成长导师”
学校通过前期调研,邀请来自医疗、消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家长组成“职业导师团”。校长吴宝英为他们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
职业导师带来专业工具,指导学生使用、体验,目的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职业体验中找到热爱,在责任践行中锚定方向,让成长之路因责任而坚实,因梦想而闪光。
“作为工程师父亲,我曾苦恼如何向孩子解释职业价值。今天,他通过搭建桥梁模型理解了责任二字的重量。”职业导师感慨道。这种“家长进课堂”的双向互动,既打破了传统职业启蒙的时空限制,又通过亲子对话深化了教育效果,实现了“把社会资源请进来,让教育边界走出去”。
随着首届“人才小市场”的圆满落幕,一场关于职业启蒙、责任教育的创新实践正在上师嘉小的沃土上生根发芽。这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为学生们埋下了职业理想的种子,更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诠释了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