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促进学前教育集团内部优质资源共享与交流,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5月6日,南翔幼儿园学前教育集团学习活动研究中心科学领域小组研讨活动在云翔幼儿园开展。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施燕、云翔幼儿园园长沈海燕、南翔幼儿园学前教育集团学习活动研究中心科学领域小组负责人、宝翔幼儿园园长管利蓉,科学领域研究小组的三位导师以及小组全体教师参加活动。
●教学展示,赋能成长
○中班科学活动“古猗园之旅”
南翔幼儿园赵雪羽老师借助古猗园地图这一情境化工具,带领中班幼儿开启一场充满趣味的数学探索之旅。孩子们通过在地图上设计游览路线,用小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计数步数,并对比不同路线的长短。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巩固了数数技能,加深了对数量与空间位置关系的理解,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逻辑思维与空间认知能力,充分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乐趣。
○小班科学活动“魔法小鱼”
云翔幼儿园丁亚筠老师以“小鱼”在鱼缸中产生的有趣现象为切入点,带领小班孩子开启一场充满惊喜的科学探究之旅。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小鱼在鱼缸内的变化,运用多种感官探索水与其他材料融合后产生的折射现象,并愿意分享自己的发现。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突破了对水的固有认知,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在主动探索中提升了对周围事物变化的感知能力,激发了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交流分享,启智同行
互动交流环节是本次教研活动的高潮。通过前期执教教师的及时反思后,在座教师分组讨论,针对两个集体活动,就活动目标、环节设计、教学方法、师幼互动等内容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他们在为执教者点赞的同时也提出了可实践的优化建议,如:通过趣味化的语言引导帮助幼儿理解科学原理与现象、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降低操作材料难度等。他们在思维碰撞中共同探寻更优质的科学活动。
●专家引领,赋能进阶
施燕肯定两个集体教学活动,彰显了教师们在科学教育上的用心与智慧,从源于低结构的探究内容到巧妙设计的探究环节,体现出教师对幼儿科学思维培养的执着追求。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理念为幼儿科学连续性经验的积累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建议教师要进一步思考活动设计与幼儿生活实际的链接,以及关注幼儿科学语言的培养等。
展示交流,是经验的传递,也是成长的接力。本次南翔幼儿园学前教育集团学习活动研究中心科学领域小组研讨活动立足儿童视角,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展示和研讨,看到了教师们观察孩子、回应孩子、支持孩子的精彩历程。教师们在互动中碰撞灵感,于观摩中汲取养分。未来,他们将以更创新的思路、更专业的姿态,传递教育温度,共绘学前教育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