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区首批德育工作坊王婷婷中学德育工作坊主题研修活动在远香湖文化圈开展。本次研修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框架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以“心理立方体构建”为主题,对工作坊研修项目《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背景下中学德育干部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进行深化研究。来自区内10所中学的德育干部参加活动。
◎优势解码:重构教育者的认知坐标系
研修首项模块采用DPA(Dynamic Personality Assessment)动态人格评估系统实施专业测评。上海维凯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21世纪紧缺人才培训工程之《DPA职商指导师》培训项目专家、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王浙苏通过建构“多维人格坐标体系”,引导参与者完成从特质分析到角色建模的系统认知升级。数据显示,黑桃型(战略导向)、红桃型(情感驱动)、梅花型(细节关注)、方块型(逻辑建构)四种人格特质的差异化分布,显著影响教育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团队适配度。工作坊成员们通过个案分析不断发现自我个性优势,也同时逐步建立“个性洞察”的育人视角,理解学生个性背后的内在价值取向及核心需求。
在团队动力学实践环节,成员们以“优势树”共创为主旨,通过优势矩阵建构与角色拓扑,达成团队效能提升,验证了研究项目中“认知协调——情感共振——行为同步”的三维提升模型的有效性。
◎跨界启迪:教育创新的破界共振
研修引入教育生态学视角,构建跨学科整合实验场域。工作坊主持人震川中学副校长王婷婷带领教师们尝试运用“教育界面理论”探索德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能量交换机制。嘉定本土企业“混知”公司IP研发团队进行案例展示。该公司文化营销总监张媛媛以《半小时爱上嘉定》IP孵化为例,呈现了在创新设计中采用设计思维方法完成教育产品原型开发,使知识在产品化进程中达到“专业深度”与“传播温度”的艺术平衡。
◎心流对话:生命叙事的双向滋养
教师们两两结对漫步在远香湖文化环,开启“心灵慢镜”对话。遵循“全息倾听”法则的15分钟故事交换,不打断、不回应、不干扰,让首次跳出职业角色审视生命本真。在各小组反馈环节,“融合”“浸润”“温度”成为了关键词,深度的生命体验让他们逐渐领悟:德育效能的核心不在于技巧堆砌,而在于教育者能否先成为完整自洽的生命体,更在于教育者以圆融的力量赋能学生。
王婷婷认为,本次研修活动体现了德育的三重境界,即:优势觉察实现“知己”,跨界融合达成“知世”,心流对话臻至“知人”。
下阶段,工作坊将围绕构建“认知——跨界——叙事”三维提升模型,探索从理论基础研修到综合素养培育的转换,以期为新时代德育干部专业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为区域德育质量提升提供新的理论增长点与实践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