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嘉定区幼儿入学准备教育项目组研究活动在嘉定新城崇教幼儿园开展。活动由嘉定区教育学院教学研究中心幼教部主任陆静主持,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活动。
◎聚焦衔接方向,指引实践创新
陆静对上阶段研究情况进行反馈,并基于幼儿入学准备教育的幼儿成长档案进行探讨,剖析其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为项目组的后续实践与研究提供创新性思路与专业指引。
新徐幼儿园朱濛钰老师分享在制定幼儿“我的名片”素材积累过程中,教师们遇到的三个真实困惑。通过“一对一倾听”环境支持,筛选有效信息并梳理素材可能性,将“一对一倾听”素材与《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进行衔接。通过重构一日活动时空结构,将原本弥散在一日活动中的关键能力以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显性化呈现,还通过肯定式鼓励、试探性提问、周期性复盘、支架式支持为幼儿成长接力。
华亭幼儿园吉宵凤老师分享三折叠形式的幼儿成长档案,包含父母寄语、教师评语及幼儿基本信息。背面设多元板块“我能做到”展现能力、“我会”挖掘特长、“闪亮时刻”反映独特、“我期待的”激发憧憬、“我的心情”关注情绪与“我的准备”助力幼小衔接,以专业设计记录幼儿成长轨迹。
◎走进活动现场,洞察经验发展
项目组全体成员深入崇教幼儿园大班组开展实地观摩活动。在活动现场,幼儿自主操作各类数学区材料,充分展现出主动建构数学经验的学习过程。教师们纷纷驻足,一边观察拍摄一边交流探讨,直观感受数学区材料对幼儿思维发展的有益支持。
崇教幼儿园吴彧老师分享《聚焦入学准备:基于核心经验的大班数学区材料投放的研究》,梳理园内数学区材料的现状,依据PCK数学核心经验要点及表现行为,剖析数学区材料所具备的多元教育功能。
崇教幼儿园赵莹婷老师以“七巧板”为研究材料展开深入剖析,洞察到儿童在操作过程中的学习收获与能力成长,为幼小衔接阶段数学思维的构建筑牢基础。
基于案例分享与活动现场,教师们围绕成长档案与数学经验连续展开互动研讨,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多元思考方向。
本次活动通过研究反馈、案例分享、实地观摩与深度研讨多维联动,总结了过往经验,锚定了未来方向。从幼儿成长档案的创新设计到数学区材料的科学投放,从实践困惑的剖析破解到教育策略的优化升级,项目组以扎实的研究探索与智慧碰撞,为嘉定区幼儿入学准备教育注入新动能,持续推动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助力幼儿科学衔接、稳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