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区第六届双名工程郁婷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研究活动在嘉城幼儿园开展。区教育学院学前教研员郁婷、工作室第三小组成员以及嘉城幼儿园园长围绕案例研讨、观摩互动、读书分享三个板块展开,深入探讨自主游戏中分享交流与幼儿自我效能培养的有效策略。
◎思维碰撞,探寻交流智慧
金鹤幼儿园陈晓静、海波幼儿园王霞萍两位老师带来案例分享。陈晓静老师的《“舒适圈”中的豆豆》引发教师们对分享交流与师幼互动思考,探讨幼儿自我效能感培育,提出加强连续性观察、给予表达机会等建议;王霞萍老师的《蘑菇屋》以建构游戏为引,教师们就自我效能体现与分工问题交流,强调关注过程、把握引导尺度激发思维。
◎沉浸实践,共研互动策略
跟随大班幼儿步入户外建构游戏现场,他们热情分工、创意十足。分享交流时,嘉城幼儿园张韵雯老师以开放式提问,鼓励幼儿介绍作品、讨论矛盾,并以小导游形式彰显自我效能。
随后,工作室成员讨论了游戏中的新发现、幼儿对峙、小导游环节三个话题。郁婷提出关注乐趣、引导表达共识、明确前置要求、把握分享导向等建议。
◎书香润心,赋能育人之路
清河路幼儿园徐芳老师带来好书分享《在一日生活中与儿童共成长》,结合书中内容与自身思考,提出通过记录复盘,践行“以儿童为中心”理念,实现“在交流中培育能力,在游戏中看见未来”的教育愿景,带来新的启发。
◎真知灼见,指明前行方向
郁婷进行点评。她针对案例强调自我效能感要教师全方面、多维度、长时间的观察。师幼互动应因人而异,要深挖分享交流的多维教育价值。针对现场观摩中教师在组织幼儿分享时遇到的困惑,提出,在互动过程中要灵活调整策略,不纠结于讨论出统一的结论,实现“尊重儿童”与“梳理提升”之间的平衡。针对好书分享,肯定了持续推动幼儿向前发展的理念,这些高屋建瓴的见解,为成员答惑解疑,拨开迷雾。
本次郁婷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为成员们搭建了学习与研讨的优质平台,引发了教师思考如何针对不同性格幼儿在游戏内外开展有效互动,并持续跟踪幼儿发展,培养幼儿自我效能感。未来,工作室成员将带着满满的收获,将所学所思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助力幼儿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