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英语课程改革,落实“双新”理念,5月15日,以“探究主题意义 落实单元跨学科知识融合”为主题的嘉定区五年级英语学科“双新”推进教学研讨活动在古猗小学开展。普陀区教育学院小学英语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朱成,嘉定区教育学院小学英语教研员袁勇浩,古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武卫清,嘉定区各校五年级英语教师代表、刘海平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及郭亚男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活动。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徐艳老师执教5BM4U1第三课时The museum I introduce。她通过介绍安亭的汽车博物馆,强化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深化科技与城市发展背后的文化价值,增强学生的区域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古猗小学赵潇潇老师执教5BM4U1第五课时Great China,great museum。赵老师突出文化归根的意义,通过故宫博物院的学习,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构建文化自信。
刘海平借助研究项目从概念理解、主题来源、作业目标、设计策略等方面对工作室活动做阶段成果汇报,通过数字故事的形式,展现成员们的成长与收获;工作室成员德富路小学徐慧老师做题为《聚焦·融合·创生》的作业案例分享,以五年级Museums单元为例,展现“主题引领—资源整合—方法运用”的创构路径。
朱成对本次活动作专业点评,他充分肯定本次活动的有效性,指出工作室阶段报告立足真实问题,源于师生问卷反馈,实现从语言训练到实际运用、从学科逻辑到生活逻辑的跨越。袁勇浩指出,教师教学要精准高效,板书课件可以简洁并凸显核心内容;要善用 AI 等信息工具辅助教学,促学生主动学习;以兴趣驱动跨学科融合,优化目标与作业设计,让学生在有限课时深度参与,平衡创新与学科本质。
本次活动是刘海平名师工作室以项目研究推动团队专业成长,展现了跨学科作业设计的系统性与创新性,教师们在研训中更新了教学理念,学生们在真实情境中实现了素养进阶。工作室联动更多学校,深化了主题意义探究,推动了跨学科教学与作业设计的深度创新,让“双减”与新课标理念在课堂落地,培育兼具文化自信与创新思维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