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以《课程领导力赋能幼儿园科学教育变革与发展》为主题的嘉定区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种子校阶段研究展示暨教研领导力研讨活动在叶城幼儿园开展。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课程领导力项目的阶段性展示,探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汇报展示,分享科学教育实践
四位参与嘉定区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研究的园长汇报项目阶段的研究成果,分享各自幼儿园如何将科学教育融入课程的实践和思考。
菊园幼儿园园长蒋霞围绕主题《叩问前行: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变革与实践》,通过四个叩问,分享在户外环境、资源、空间中的变革以及对室内外衔接、高低活动转换的实践经验,提升未来全人儿童培育的理念。
鹤栖幼儿园园长陶黎晴以《课程领导力在选择中生长——建构“新生态”科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为题,分享科学活动中来自幼儿的哲学思辨与主动学习,凸显了课程领导力在课程选择中的生长,焕发了教师不断学习的内生性。
云翔幼儿园园长沈海燕分享《在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孕育科学新芽——课程领导力驱动下科学教育的变革实践》,介绍幼儿园打造“行走的科探乐园”,让科学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自然发生的实践路径。
叶城幼儿园、伊宁幼儿园园长吕美芬分享《玩出快乐,创造可能——构建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变革实践》,剖析在面对课程实践问题时的思考与转变,分享优化教师成长和幼儿活动机制的举措。
●直击现场,体验“玩+”活动乐趣
全体成员化身“小玩家”体验官,浸润于叶城幼儿园十二大户外“小玩家”体验中心,与孩子们一起体验和感受“玩+”的乐趣。会跳舞的光影、无动力的小球轨道、沙水的“东海龙宫”、自然分享会等等,玩的乐趣和科学的奥秘在孩子的欢笑中自然流转,孩子们情绪愉悦、自主探索、自信表达,个个都是想玩、会玩、能玩的小小玩家。
●互动研讨,深入探讨科学教育
在互动研讨环节,各园园长和教师代表围绕科学教育在课程中的实践进行探讨。研讨中,就“幼儿行为与科学教育的链接与捕捉”展开讨论,提出需避免教师在实践科学教育中“过度用力”的问题,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科学体验,在接纳儿童“不科学”表达的同时,以大科学观为导向,兼顾科学严谨性与儿童视角,通过教师共同体建设、角色定位等方式,平衡科学启蒙与幼儿兴趣,既关注科学素养整合,又避免单一学科视角,努力破圈,让科学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自然而然发生,真正构建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变革行动。
关于科学与“不科学”的探讨,上海市课程领导力项目负责人、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幼教教研员贺蓉以孩子讨论石头白点点为例,强调科学是探究,要关注孩子的问题缘起,注重科学精神与素养的启蒙,建设的引导需兼具科学性,同时接纳儿童的不完整理解。无论是否着重研究科学教育的幼儿园,孩子都会生发科学,关键在于以合适的方式关注,需要放慢脚步,更多地关注儿童的真实摸样,进一步优化科学教育课程的实施,使之更加贴合幼儿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从而提高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专家点评,助力课程持续生长
贺蓉肯定各园在课程领导力项目中的积极探索,特别是在科学教育方面的创新实践,她指出每所幼儿园都需要主动反思,并且能够不断推进教师和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的发展。
她强调,敢于面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才是真正的课程领导力。她认为,教师应保持审慎态度,精准甄别活动内容,依据儿童年龄特点与适应性优化支持策略;应重视低结构材料的多元价值,让科学探究在孩子的活动中自然生发;应在信息化时代,要进一步激发儿童探究的热情与素养,将AI转化为学习助力而非终点。
她还建议,教师们进一步思考科学教育场域与儿童科学素养培育的契合度,避免约束孩子的充分感知,让科学教育活动自然发生,聚焦儿童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的培育。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呈现了嘉定区幼儿园在课程领导力项目中幼儿园科学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阶段性成果。通过活动为各园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全区幼儿园在科学教育中的实践探索提供经验。未来,嘉定区各幼儿园将继续借助区课程领导力项目,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课程实践水平,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嘉定区教育学院教学研究处幼教部主任陆静,嘉定区教育学院学前教研员以及叶城幼儿园、菊园幼儿园、鹤栖幼儿园、云翔幼儿园、伊宁幼儿园、汇源路幼儿园、北水湾幼儿园、嘉一幼儿园、宝翔幼儿园、真新幼儿园等种子校正副园长、教师代表、上海市普教系统第五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诸佩利工作室部分成员等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