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昌吉路幼儿园召开区级重点课题《一米看世界:融合视域下幼儿园浸润式美育活动的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生兰,黄浦区教育学院原幼教教研员林建华,课题负责人、昌吉路幼儿园园长孙凤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区教育学院科研员郭文霞主持。
○开题汇报,勾勒美育新样态
孙凤从核心概念、研究框架等方面进行汇报,重点介绍课题如何以“一米看世界”为切入点,将美育有机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领域融合、情境创设和具身体验等,构建融合视域下浸润式美育活动的新样态。
○专家赋能,明晰研究新思路
李生兰认为,课题研究价值大,文献综述完整,结构清晰,研究方法多样,亮点突出。同时,她从理论规范和政策依据等角度,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一米高度看世界”要与国家及上海市儿童友好政策保持一致; 二是文献综述分为“一米高度看世界”“五育融合”“幼儿园浸润式美育活动”三大板块,结构要清晰;三是强调述评需聚焦“已有研究的启示与不足”,明确本课题的理论支撑与创新价值;四是研究内容中补充政策文件研究模块,并将研究方法分类独立叙述,避免重复交叉。
林建华肯定本课题的前瞻性与研究价值,并从实践层面对课题提出建议:一是将“自然现象美育活动”与“季节变化活动”合并,提升内容结构的逻辑性;二是强化“述评”部分的深度,突出情报资料对本课题的启示与借鉴价值;三是鼓励丰富成果呈现形式,探索AI技术、绘本视频等方式,“让孩子的作品动起来”,增强课题成果的儿童性与表现力。
郭文霞鼓励课题组全体成员聚焦“儿童友好”理念,推动融合教育理念真正落地实践,同时,借助善用AI技术,“让孩子的故事动起来”,让成果表达可视化。
孙凤表示会认真梳理专家建议,逐项落实,聚焦“儿童友好”与“融合育人”两大主线,俯身倾听,打破边界,多元浸润,完善研究方案,扎实推进实践探索,助力幼儿在“一米高度看世界”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在差异中逐步绽放,在融合中自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