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浩翔幼儿园召开区级重点课题《户外活动中支持幼儿有意义学习的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开题论证会议。宝山区教育学院幼教科研员、干训部副主任周金玉,嘉定区教育学院科研室科研员郭文霞、课题组全体成员及园所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课题论证:锚定痛点构建行动路径
课题负责人围绕课题研究内容进行阐述,立足《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要求,直面当前教师观察存在的三大痛点,提出以“有意义学习”为导向,运用行动研究法开展螺旋式实践探索,最终形成典型案例集与教师观察能力发展手册,为破解“看见儿童”与“有效支持”的实践难题提供系统方案。
◎专家点睛:聚焦内核突破与路径优化
周金玉紧扣研究核心提出针对性建议:课题研究需进一步拓展理论支撑与本土政策文件,增强研究的学理深度与政策适配性;核心概念的界定应更加精准,通过操作性定义与维度拆分,避免概念歧义;此外,建议以可视化图谱厘清教师观察能力与有意义学习的互动逻辑,呈现二者双向赋能的关系链条。
郭文霞立足实践转化,建议进一步厘清“有意义学习”与“教师观察能力”的互动逻辑,建议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观察维度,并建立分层观察框架,实现“儿童发展”与“教师成长”的双向印证。
◎团队响应:锚定目标推进系统攻坚
课题组下一阶段将系统推进行动研究。首先,聚焦概念落地,通过专题研讨深度解析户外活动中“有意义学习”的具体表现,结合真实场景对探究行为、经验迁移等关键特征进行行为锚定,形成《户外学习价值识别指南》,为教师提供可操作化的判断依据。其次,升级技术支撑,基于现有观察量表开发便携式记录工具,实现从行为捕捉到教育决策的一站式处理。
本次活动标志着课题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通过专家引领厘清了研究逻辑,促成了三大转变:从经验性观察到证据型观察的方法转型,从碎片化记录到系统性分析的思维升级,从单一行为指导到学习生态构建的视野拓展。这为提升户外活动质量提供新范式,构建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共同体,为区域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注入新动能。